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名快乐的“农小二”
——记浙江省宁海县圣猴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裘银芳

□ 本报记者 郁进东

“今年梨花开得比去年多得多,翠冠梨有望增产。”4月7日,在浙江省宁海县长街镇洋湖村的1500亩翠冠梨基地里,宁海县圣猴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裘银芳正带着几名农业专家查看翠冠梨的长势。

17年前,这里的梨园只有700亩,村民苦于只会种不会卖,梨一度烂在地里。如今,这里是全国优质翠冠梨基地,还注册了“登喜牌”商标,成为宁波市知名商标,村民们也一天天富裕起来。

洋湖村发生的变化与裘银芳有关。2004年“云娜”台风过后,裘银芳来到长街了解水果受灾情况,在交谈中,裘银芳了解到农户的难处,并发现洋湖村一带的土质带碱性,适宜种植翠冠梨。“和洋湖村结对,把翠冠梨做大做强。”在实地踏勘了翠冠梨基地后,裘银芳当即签下了合作协议。

不久后,裘银芳带着农户一起参加各种水果交流会、推介会,认识了一批有实力的水果销售商,找准了销路,当年上市的翠冠梨随即销售一空。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各地水果商纷至沓来,翠冠梨还第一次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出口到俄罗斯等国。

注册品牌、改良包装、畅通物流、拓展销路……在裘银芳的帮助下,长街的翠冠梨种植发展迅猛,短短几年间,翠冠梨的种植户从一个村辐射到长街的14个行政村,面积也发展到3500亩,年产量达4500吨,销售额近2000万元。

洋湖村村民徐道通笑着说,去年仅翠冠梨一项收入,他家就有10万元,村里收入四五万元的人家也比比皆是。

裘银芳最初是宁海县供销社的一名普通营业员。后来,裘银芳创办了宁海县果蔬市场,历经三次建设、两次搬迁后,年交易额不到2000万元的小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为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供销社系统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裘银芳说,与农民、农产品打了一辈子交道,让农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兴起来,是她最大的心愿。裘银芳直接参与、支持并取得成功的当地农产品还有胡陈水蜜桃、一市白枇杷、圣猴猕猴桃、深甽赤岙高山蔬菜等6种,其中胡陈水蜜桃、一市白枇杷被评为“中华名果”。

助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烂泥地建厂房,是我第一次涉足项目工程。”在宁海县果蔬市场的建设工地上,裘银芳向宁海县供销社立下“军令状”,必须在当年年底前开业。当时毫无经验的裘银芳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磨破了3双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果蔬市场终于如期顺利开业。

近年来,裘银芳开始了二次创业。她创办的宁海县圣猴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宁波市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了县内20家合作社,拥有社员1500余人,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另外,当地还成立了宁海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宁海旅游产品集散中心,集中展示销售宁海县18个乡镇(街道)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镇一景一品”。

“宁海的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在各地都有销售点,但各家企业各自为政,没有打响宁海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市场拓展效果不太明显。”裘银芳介绍,“我们现在以地方产品购物中心的模式,政府搭建营销平台,把基地、农户、市场紧密结合起来,集聚全县的名特优农产品,能更好地开拓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实现农商旅集聚发展。”

裘银芳说,“我要为农民利益代言,做一名快乐的‘农小二’”。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她积极建言献策,累计提交各类涉农建议30多项。在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上,裘银芳提交了《关于培养浙江省农民“工匠”的建议》,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加快培养更多的农民“工匠”,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三农”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