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发传统节日生生不息的活力
覃皓珺

岁月悠悠,节日轮转。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结出的硕果,为一年中的月日时令赋予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息息相关。

然而,近年来不时有人说“节味儿正在变淡”,认为现代生活方式简化了传统的礼仪和习俗,使节日没了热闹劲儿和新鲜感,更别提互联网发展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过节方式,冲淡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厚重感。

事实果真如此吗?

清明前后,许多线上的纪念馆内,万千虚拟的烛光被点亮。过去因山海相隔不能抵达的思念,借由互联网交汇为一道道超越时空的光,凝聚着这个民族永不遗忘的信念。“节日不打烊”的快递小哥从同事手上接过妻子由故乡的自营网店寄来的手工青团……

传统节日“旧习俗”变化为“新模式”,与其说是“节味儿变淡”,不如说是选择更多、模式更新、风味更广。不难发现,传统节日的过法正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发生变化。诸如春节“网络红包”、清明节“线上祭祀”、中秋节“电子月饼”等全新过节模式层出不穷。

自古以来,移风易俗就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如今我们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并非朝夕形成、恒久未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应时而动。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传统节日的过法必然随之改变。

传统节日的“节味儿”之变,变得更多的是“口味的多样性”,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过节方式和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不变的“本味”,应是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核。唯有真正实现对传统的继承,才能充分实践对未来的创新。

必须注意的是,在传统节日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商家过度宣扬消费主义,以及空有噱头的创新、文化传承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春节燃放鞭炮、清明踏青祭祖等传统节日习俗,也出现过管理规定“一刀切”的情况。对此,既要避免将一切节日都“消费化”“狂欢化”的不当倾向,也需在尊重大众传统节日习惯的前提下,有序引导旧习俗的转变。毕竟,无论是消费模式还是过节习俗,都仅是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一种体验,重要的是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新时代发展的鲜活脉搏相契,沉淀出属于新时代的“节味儿”。

每逢传统节日,既是传承历史记忆、纪念昔日时光的“老约定”,更是分享此刻生活、奔向美好愿景的“新起点”。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将文旅产业、服务业等产业模式,与新时代节日需求相结合。由此,方能激发传统节日生生不息的活力,为传统节日掀开时代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