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1中国国际时装周”如期举行——
中国线下走秀振奋全球时尚产业
本报记者 田 原
2021中国国际时装周现场,一名模特正在走秀。 本报记者 田 原摄

从东京到巴黎,从米兰到纽约,四大国际时装周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或停下脚步,或改为线上举行,全球时尚界一派萧索景象。3月24日至31日,北京751艺术区里却人头攒动,“2021中国国际时装周”如期举行,时尚在春日里绽放的勃勃生机令人振奋。

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众多国际时装周中为何能率先重现“线下走秀”?中国时尚产业在全球时尚界处于何种地位?作为全球最大时装消费国和生产国,中国在全球时尚文化重塑中又将发挥什么作用?

据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介绍,今年时装周有时装发布、专业大赛、商贸对接、前沿论坛、直播大赏、抖音电商等300余场活动,来自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设计师和选手以“线下+线上”方式积极参与。

“终于和圈内老友们在线下重逢了,而且还认识了那么多新朋友,我特别高兴!”远道而来的英国设计师佩尔希·吉尔伯特还沉浸在时装周开幕大秀的激动情绪中。吉尔伯特认为,时装周能在北京如期举办,源于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体现了中国政府强大的治理能力,以及中国市场惊人的韧性和活力。

对亲临北京现场感慨万分的,还有法国ESMOD设计学院广州分校校长兼“汉帛奖·第29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裁判左拉·杰罗特,“作为一名亲历中国时尚教育发展和时尚人才成长的见证者,我感激无畏挑战的中国时尚人发出了复苏信号,因为全球时尚产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种乐观情绪来重拾信心、走出低迷”。

从制造大国,到设计大国,再到潮流大国,中国在全球时尚产业链条中分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高。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同法、意、英三大传统时尚产业强国间仅其他制成品(含服装裁剪样)一项贸易规模就高达107亿美元。对此,时装艺术国际同盟主席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越认为,中国时尚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极快,不仅规模大、品类多,而且更新快、迭代勤,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时尚从业者在了解市场需求、分析流行趋势、改良工艺水平、提升时装可穿性等方面取得了喜人进步,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国际口碑越来越好。“无论是宁波,还是大连,都早已是外国设计师和品牌买手耳熟能详的时尚产业制造、贸易和设计中心。”吕越说,“特别是此次疫情冲击导致全球时尚产业陷入低迷,中国时尚产业却能有序复工复产、复销复展,有力地支撑起全球产业链确保安全、稳健复苏、寻求突破之路。”

正因如此,加强同中国时尚产业深度合作成为各国时尚界不约而同的选择。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来华参展,但印尼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兼印尼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主席波碧·达索诺仍在线关注今年时装周动态。她在同记者连线时表示,“两国时尚产业可以手拉手走向未来。在高端定制、特色手工艺和穆斯林服饰3个领域,印尼虽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现代化、规模化程度不足,中国时尚产业一直保持着技术先进性、市场成熟性和融资的便利性,因此,印尼时尚界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方式融入以中国为代表的、先进的全球时尚产业链,通过青年时尚人才赴华学习技术、观察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如何将中国时尚产业强大的市场能量,升级为先进的文化力量和深邃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今年时装周上的热点话题。

知名中国设计师许建树对中国时尚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日渐成熟。他告诉记者,中国时尚文化应是国家综合实力和中华文明自信的融合呈现,“以我的‘敦煌’系列为例——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既承载着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和辉煌艺术成就,又是中外文明沟通的桥梁和融合的见证,如果能用时尚‘语法’把敦煌的‘新丝绸之路’故事讲好、让传统文化完美在当代传承,让民族文化焕发国际凝聚力,中国时尚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自然就有了”。

在中华女子学院设计专业教授张婷婷看来,时尚行业的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望成为中国时尚文化引领国际潮流的一张新名片。张婷婷认为,中国作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未来将通过生产技术改进、商业模式改良、营销文化变革等方式来实现时尚产业的绿色发展,全球对此充满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