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1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港口:整合资源谋跨越
本报记者 刘 成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一艘载满集装箱的货轮驶出港口。 张进刚摄(中经视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清晰勾勒出未来15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蓝图。作为中国交通的重要板块,中国港口如何在新一轮交通建设中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走进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港口”),看其如何乘《规划纲要》之势做好“枢纽”之事。

对标先进找差距

从区位看,山东港口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在《规划纲要》的多极、组群、组团以及主轴、走廊、通道构建中自有其分量和优势。比如,山东半岛位于全国8个地区组群中;青岛被列为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港也在国际枢纽海港中站位靠前。

如果单纯从港口吞吐量角度看,山东港口无疑处于中国乃至全球的领先梯队,但在航运资源集聚等方面短板明显。“单就吞吐量来说,伦敦港年吞吐量8000多万吨,与山东港口14.2亿吨的体量不在一个量级上。但如果细分伦敦港收入、利润构成就会发现,其装卸吞吐只贡献了5%的利润,另外95%来自金融、贸易、航运、服务和产城融合。反观山东港口,90%的收入、利润来自于传统业务。”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国内上海港50%的收入来自传统业务,广州港、厦门港也优于山东港口。”

知不足方能谋未来。对标世界先进港口,山东港口提出了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产城融合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的目标,组建了包括装备、金融、贸易等产业的11个专业板块公司,形成一体化产业优势。在业绩为王的时代,能不能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或“中心”,最终还要靠吞吐量、航线网络、综合服务能力等“硬核实力”说话。霍高原表示,尽管去年青岛港单港超越了釜山港,但领先优势并不大,东北亚头名的根基并不稳,“2021年,山东港口要通过不断努力,继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和强劲增长动力,不断巩固扩大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陆海统筹解难题

《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的要求。而此前的山东各港口因内部激烈的竞争,导致内外联动难以形成集约效应。

2019年8月,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整合为一体。为打破内部竞争,山东港口确立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发挥青岛港集装箱“龙头”作用和航线等综合优势,其他各港向青岛港“喂货”。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这使山东港口稳定货源、开辟航线、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大幅跃升。据统计,自成立以来山东港口已累计增加51条航线,其中31条为外贸航线。“2021年,山东港口全球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306条,稳居我国北方首位。内外联动的集约效应开始显现。”霍高原说。

2021年春节过后,青岛港码头,“新威海”轮正在作业,这艘船上有42个装满民生物资的集装箱是6小时前在日照港装载的,即将发往越南海防港。因青岛港海上贸易航线丰富而日照港外贸干线相对较少,过去鲁西南腹地的外贸货物,要么走陆路运输到青岛港,要么通过省外港口出海。现在,可通过海陆一体化物流模式,直接就近运到日照港,在当地完成所有外贸出口手续后通过外贸内支线海运到青岛港,再由国际干线运往全球。“这样操作,不仅满足了客户紧急发运需求,而且每个集装箱可节省600元左右的物流成本,一次就为客户省下2.5万多元。”中远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青岛公司日照分公司经理臧坤说。

一体化改革让陆海联动形成了“山东港口优势”。有别于上海港、广州港等拥有长江、珠江等丰富水系支撑的南方港口,山东港口没有江河水系优势,正因为此,山东港口积极在运量大、价格低、时效准的铁路运输上集中发力,由此形成了海铁联运领跑全国的局面。

当然,海铁联运也是在不断解决难题中发展起来的。譬如,铁路集装箱与海运集装箱标准不同,到了海港还得倒箱。要解决倒箱问题,就需要船公司直接把海运箱放到内地陆港,让企业在内地陆港直接装海运箱。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山东港口联手当地政府、海关、铁路、船公司等部门,通过“组团”方式,对影响海铁联运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目前,山东港口已建设内陆港19个,海铁联运线路72条,2020年海铁联运量突破210万标箱,同比增长25%,持续领跑全国沿海港口。如何做好内外联动陆海统筹的文章,将是对山东港口的新考验。

“全局智慧”促升级

“智慧绿色”是《规划纲要》中的热词,提出了“推动船岸协同、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发展”等要求。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全国唯一“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山东港口在这个领域也需要不断升级。

近年来,自动化码头建设在中国乃至全球大行其道,其中,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率先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氢动力+5G”智慧码头,率先制定推广码头标准,获批“交通运输自动化作业技术研发中心”。

但山东港口对未来智慧港口发展有着更深的理解。“智慧港口不能止步于解决‘单点智能’,而是要面向外部推进整体智能。应该着眼于构建自上而下、全局优化、整体智慧的解决方案,探索建立‘中央决策大脑’。”霍高原说。

今年1月15日至17日遇到大风恶劣天气,原计划1月14日靠泊烟台港的“海上明珠”轮无法按期完货离泊避风,紧急时刻,管道智脑系统开始自行推演,2分钟后给出了兼顾安全、降本、提效和保供需求的综合辅助决策方案。“我们的‘海上明珠’轮13日靠泊,顺利完成了原油抢卸,并赶在15日一早起风前安全离港,节省了滞期费、二次靠离泊费用等近百万元。”淄博某石化公司采购部张经理说。

山东港口科技信息部副部长杨斌告诉记者:“山东港口正推进‘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携手23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共同推动智慧港建设。”将港口运营全流程镜像装进计算机,系统一键输出全局操作建议,让港口变得可计算、能思考、会决策,串联起港口生态,山东港口大步迈向真正的“智慧港口”。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