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小微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尤其是股权融资难度大,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最突出问题。
从国内外实践看,如果直接融资运用得当,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对间接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还能弱化银行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用风险、资本占用等问题。
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融资方和投资方尚未完全厘清股权融资的主要目的。股权融资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资本,涉及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与回报。目前,部分投资机构急切追求企业上市后变现,并非“有耐心的资本”,要知道,股权投资不仅是注资,更要注入管理、业务资源等,与企业同舟共济。二是新三板、科创板等首发上市的融资市场仍有待成熟,目前流动性不足,挂牌企业持续缩减。三是作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尚未充分发挥功能。
为此,建议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展股权融资市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首先,监管部门应关注投资方、融资方的“长期发展”行为规范,避免短期“圈钱”行为,例如,可以优化创业板非公开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
其次,要在扶持企业、高标准治理、信息披露三者中寻求平衡,确保上市企业能够维护投资者信心。接下来,上市标准可进一步灵活分层,确保优质上市企业能够在对应的层级获得更充足的流动性。
再次,由于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本地企业更接近,可逐渐把该市场发展成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