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好宝贵的 精神财富
本报记者 石 晶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原子城纪念碑。(资料图片)

“参加工作5年来,我已经进行了约2000场次讲解,尽我所能传播‘两弹一星’精神。”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第三批讲解员姚雯静说,她是“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员,经常到全国各地的机关、高校、部队、社区等开展宣讲。

姚雯静说:“讲解员的工作看似重复单一,要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次讲解都是一张新的考卷,每一批参观人员都是考官。讲解工作不仅要求‘专’,而且还要‘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讲解得更清晰、更从容。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资料和亲历者口述中去甄别、还原更多事迹和历史情景。”

2017年4月,“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在上海奉贤区宣讲结束后,一位男士告诉宣讲员,他母亲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报时员。随后宣讲团成员去探望老人。听说宣讲团来自青海原子城,老人非常激动,为大家讲述了当时在新疆马兰基地工作的一些情况。“我们有机会就到全国各地走访当年在221基地工作过的老同志,搜集资料。这不断增进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姚雯静说。

姚雯静至今记得,在2017年的一次“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结束后,几位听众说:“宣讲让人感动、引人深思,让我们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这些点滴让姚雯静倍感振奋,也更加明白这项工作的意义。

来原子城纪念馆的观众不少是当年221基地工作人员的后代,他们循着父辈的足迹,踏上青藏高原,来这里了解父辈们的奋斗历程。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姚雯静说:“纪念馆里每一张照片和展品的背后都有一段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感人事迹。我们通过学习、研究不断成长,每一次讲解,我都会从心底涌出无限感动。作为讲解员,我有责任将‘两弹一星’的故事讲给参观者,守护好传递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两弹一星’精神感召、鼓舞更多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