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时俱进闯市场
耿丹丹

新疆文化遗产资源体量庞大、内容丰实。全疆各种非遗代表性项目有4600余项,共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654位。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尽管如此,新疆被外界熟知的非遗产品却仍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产品种类单一,缺乏购买渠道,设计缺乏新意等成为新疆非遗产品闯市场的阻碍。如何与时俱进地“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的“内核”,是新疆非遗产品走向市场化、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首先,非遗产品也要注重创新性。新疆的非遗产品种类众多,包括传统的少数民族美食、少数民族刺绣、民族手工艺品等。这些包裹着浓厚传统文化的产品,要打开市场必须创新,要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比如美食的口味改良,手工艺品的实用性体现,刺绣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等。可以说,非遗产品的创新研发大有可为。

其次,非遗产品要符合大众化。非遗产品要做成商品,就要满足消费市场大部分人的需求。一般而言,非遗产品多是手工制作,成本高、价格也相对高,甚至让一些人对于非遗产品产生“只可远观”的心理。非遗和市场结合,降低成本是很重要的一步。同时,做成商品,势必要外观精细、尺寸适宜,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才是更能满足大众购买需求的产品。

再次,非遗产品要拓宽销售路径。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注重上游生产链,更要重视下游销售端。非遗产品不仅要有文化内涵,更需要在品牌培育、产品推广上下功夫。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除了通过传统的展会、旅游节庆日宣传推介非遗产品,线上直播、电商平台也是不可缺少的推介渠道。只有有了强大的销售链,才能更好地实现非遗产业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