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大堂里3根通顶石柱上悬挂了12个大字——“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让人印象深刻。
一大批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核心关键技术、世界级难题在这里都被逐一突破,一大批代表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此诞生。就是在这里,采收率研究室孕育了震惊世界的三次采油技术,每一项成果的突破都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经历了自喷式的一次采油,在二次采油水驱上产最快的时候,大庆油田着手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储备,开启了三次采油。
有专家计算过:对于大庆油田来说,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目前大庆油田两年原油的产量;如果提高5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找到了10亿吨地质储量的大油田。
1965年,采收率研究室成立。从近乎一张白纸起步,到如今核心技术领先世界,他们不断刷新油田采收率极限,保障了油田不同时期的稳产和高效开发,为大庆油田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27年、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12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在实验中心大厅里有一面岩心墙,几种岩心分别代表的是水驱、聚驱及三元复合驱之后的状态。颜色由深入浅,代表的是驱油效率的不同,颜色越浅,说明采收率越高。岩心颜色变化的外表下,是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的历程,也是几代采收率研究室人传承的故事。
当年,大庆油田开始研究聚合物驱之际,国外却纷纷下马。别人不做,他们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只因为“如果我们不干,就会给国家留下空白,将来会受制于人”。
在聚合物驱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面对世界驱油用聚合物领域没有相应国际标准的现状,他们开始致力于建立这套标准,从而提高中国在世界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的话语权。
如今,采收率研究室这支以全国劳动模范伍晓林为领队,专业齐全、老中青相结合的141人创新人才梯队,走出了一条坚持以油田需要拉动、基础研究驱动、联合攻关推动的自主创新之路。这里打破“论资排辈”,实行“课题制”管理,将富有朝气、敢于创新的年轻人推向台前。他们奉献青春甚至燃烧生命,一个个代代相传的故事诉说着他们对油田的眷恋、对科技的执着。
杨振宇,在研制国产体系配方的关键时刻,将一张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隐藏到了生命的尽头;伍晓林,手握驱油剂核心技术,面对私企老板“千万富翁”的许诺,他选择植根油田这片热土;韩培慧,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导师极力邀请他留下读博并许以高额奖学金,一句“放不下”,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
资源有限,科技报国无限。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采收率研究室人弘扬“三超”精神、接力奋斗,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