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3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更可持续
于长革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特别是更大力度积极财政政策的果断实施及时提振了市场信心,使经济运行在疫情之下迅速恢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正确研判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

透过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有待优化的地方。首先,消费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依然达到54.3%,虽然和中等收入国家70%、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但这也说明我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促进消费恢复需要再加力。其次,从投资来看,2020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GDP的增量基本是依靠投资实现的,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维持一定的GDP增速,否则高质量发展将失去基础。再次,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正处于恢复之中的经济需要继续注入确定性,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因此,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既不能搞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但也不能减力过猛,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拉动有效内需,并将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同时,要更加精准有效,既要保持一定的扩张属性稳增长,但绝不能局限于某些短期政策,应努力实现短期稳定目标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

第一,建立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要立足于保就业,通过增加财政补贴补偿企业的稳岗成本,提高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力度,重点向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让消费需求具有持续扩张和创新能力。

第二,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和强度,充分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引导资金重点投向惠及面广的基础设施短板、先进制造和民生建设等领域,推进“两新一重”建设,适时启动一批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项目和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工程项目。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积极为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投资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保障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投资需求。

第三,完善保障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逐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一最大内需。

第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支持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实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落实制度性减税和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第五,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好2.8万亿元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确保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