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本报记者 李万祥 刘 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参加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怎样提升香港青年的文化认同、培养更多爱国爱港的青年人才?来自香港的代表委员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自己是谁,永远记得和平的珍贵,不被外界的反华力量忽悠洗脑,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香港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陈勇关于“建立中国香港抗战历史纪念馆”的建议上了热搜。他自己也没想到,阅读量竟然会超过1亿人次。

在视频连线采访中,陈勇代表告诉记者,香港年轻人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同时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代代传承,经久不息。我们的民族血液里充满着历史自豪感。”陈勇代表激动地说,“不管是艺术还是文学,香港青年人只要产生一点兴趣,那就是热爱我们伟大民族、伟大国家、伟大历史的开始。”

“对于香港年轻人来说,要提升文化认同,就要让他们了解祖国70多年来的发展来之不易。香港青年要有薪火相传的意识,有主动担当起传承国家文化、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全国政协委员、金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陈仲尼说。增加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之间的交流也是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陈仲尼委员介绍,他在担任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期间,多次组织香港和内地的青年进行交流,“年轻人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他们建立友谊是很快的,很多成员在活动结束后成了好朋友”。

全国政协委员、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疗集团董事长、《读者》杂志的香港出版发行人冯丹藜表示,香港回归后,香港青年在学校接受的依然是英式教育,学校教育用的是英文。“我很想借助《读者》这个平台向香港青年推广汉字文化。”冯丹藜委员介绍,在香港发行的《读者》经过重新编辑、全彩页印刷,保留了《读者》原来的精彩内容,很受香港中学生的欢迎。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