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下好这样一盘大棋,需要站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精准把握。
湖北荆门市地处江汉平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荆门市把建设宜居宜业的富美新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了新农村建设的“客店模式”、乡村治理的“湖山模式”,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对“两种模式”的探索可以发现,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首先要选好“领头羊”,选准一个人、改变一个村,加强党的领导要体现在打造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上;关键在可持续,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贯彻“两山”理念,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出路则在市场化,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目前,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一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二是“能人支书”一将难求,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三是农村社会治理亟需加强。
人气旺不旺是乡村能否振兴的关键,解决乡村“聚人气”的问题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大优秀人才下派力度。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各地应加快选派一批懂规划、懂经营、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打通人才回乡任职的瓶颈,破除制度障碍,解决户籍、待遇等问题,为能下乡、愿下乡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深入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在“市民下乡”方面,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向乡村倾斜,加大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支持力度,让市民乐在其中、农民富在其中。
在“能人回乡”方面,进一步加大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大学生返乡领办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在工资待遇、养老保障、定向招考、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地区倾斜,稳定农村干部、教师、医生“三支队伍”。
在“企业兴乡”方面,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为更多“新农民”和工商资本下乡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同时,完善监督机制,防止“跑马圈地”,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荆门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