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燕:
更加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
本报记者 刘 瑾
当前,我国正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燕代表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使命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不断开发出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药物尤其是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李燕代表建议,我国医药行业要面向世界医药科技前沿,瞄准临床重大疾病领域,推动医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开发出“全球好”“全球新”药物,提高重大疾病治疗水平。其次,要针对制约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专项行动、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突破一批关键点,优化基础创新制度体系,形成基础创新势能。同时,国内医药企业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利用全球供应链实现快速发展,努力让产品走出去。
李燕代表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对落实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建设健康中国的要求至关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王新伟:
让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温济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市长王新伟表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振兴发展的“牛鼻子”。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依靠创新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让创新成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叫响“创新沈阳”品牌。
王新伟代表表示,沈阳市围绕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把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重要的功能定位。截至2020年,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167个,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2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持续提升。“创新沈阳”正在成为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新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走创新路,加快培育新型创新体系,组建产学研创新专项联盟,创新科技攻关体制机制,构建以浑南科技城为引领,以沈阳高新区、沈阳经开区、辉山经开区三大国家级园区为支撑的‘一城三园’创新空间格局,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新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王新伟代表表示,沈阳市将着力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要素,紧抓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撑,建好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争取大科学装置落地,打造若干个集成创新平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出贡献。完善体制机制,以建设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为发力点,深化组织模式、研发模式、绩效评估、知识产权等改革,实行“平台+企业+孵化+园区”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注重科技开放合作,强化“引进来、走出去”,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让城市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全国人大代表杨茂荣:
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贺浪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党全社会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实践不断丰富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科学统筹推动各方面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滨海新区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和促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形成。”
据杨茂荣代表介绍,滨海新区着重构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已吸引蓝星清洗等2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天津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扎根,加速释放出京津冀联动效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滨海新区已累计引进北京项目3283个,协议投资额超过9100亿元。”杨茂荣代表表示,滨海新区还提升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支持天津港建设,特别是提升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功能,打造京津冀最便捷的海上门户。
“从国内发展环境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杨茂荣代表认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不断提高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提升服务协同发展的嵌入度和贡献度,在新发展格局中填格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
本报记者 贺浪莎 江 蓝
“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珍表示,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绿色发展要求从源头管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张玉珍代表介绍,2019年至2020年,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主要技术力量,牵头编制了福建省“三线一单”方案(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于2020年12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该方案在福建全省划分了1761个环境管控单元,建立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从决策源头落实绿色发展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那么,如何科学核算一个地区生态产品的财富价值,进而打通转化途径、实现绿色惠民呢?”张玉珍代表介绍,福建目前正在尝试部署GEP核算试点。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将乐县开展了GEP核算,科学全面地核算了将乐县生态产品供给、生态调节和生态文化的服务价值。摸清了将乐县生态资源“家底”,并且找准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科学路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重点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张玉珍代表说,“这是转变传统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张劲: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本报记者 彭 江
扩大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表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更加重视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张劲委员一直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他认为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在开放合作中促进科技自强。张劲委员说:“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有能力、更有必要先行先试,打造引领核心技术突破的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助力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
对此,张劲委员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突破行政区划的开放型高标准创新市场,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础研究的国际开放新机制,建立投入与收益相一致的创新成果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集聚。
此外,张劲委员建议鼓励企业和机构走出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张劲委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鼓励具备一定创新实力的企业参与和发起国际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金融支撑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创新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水平。
张劲委员还建议推进粤琼深度创新合作,打造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区。张劲委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产业、市场、创新要素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突出,建议利用好两地空间相邻和发展历史渊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深度融合,探索全球创新技术在粤琼的异地孵化模式,实现高端创新要素与大规模产业优势的对接,共同打造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区。
全国政协委员霍勇:
让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本报记者 彭 江 曾诗阳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表示,共享发展要让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幸福感。
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都离不开身体健康。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开展全民共建共享的健康行动,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慢病防治工作是霍勇委员一直关注的领域。霍勇委员说:“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慢病防治工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慢病防治重点逐渐向健康管理转变。慢病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更多人力、资金和技术投入。”
对此,霍勇委员提出3点建议:一是建议重视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作用,落实分级诊疗。积极发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慢病管理和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中的主动作用,建立慢病管理中心,形成与社区基层慢病管理联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二是建议加强国家对各级医疗机构慢病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通过强化医防合作,鼓励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完善医保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差异化支付;同时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并强化上级医院与基层的用药衔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三是建议深化医药联动和促进互联网医疗。依据临床实际需求及相关指南,优化慢病相关基本药物结构,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我国“互联网+医疗”已经起步,下一步要重点实现乡镇患者慢病数字化或云管理,实现资源配置更优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