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晶光电”)的实验室内,公司科研人员正测试一款用于3D人脸识别的新型滤光片。作为成像设备的关键零部件,该公司滤光片能将3D识别精度提升至11纳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晶光电是国内光电器件龙头企业,全球滤光片市场占有率达25%。随着3D人脸识别、5G等新技术进一步应用,水晶光电迎来新的市场机遇。为大幅提升滤光片的材料特性,水晶光电与上游制造商晶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协同攻关,水晶光电专攻镀膜工艺,晶驰光电则全力研发镀膜机。眼下,新款滤光片已通过6家手机厂商的技术验证,即将量产。
针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仅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够的。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双联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正加快制定创新联合体实施方案,计划在年内打造10个创新联合体,新增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技术创新中心、30家重点企业研究院;到2025年建成10家至1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数据智能、智能工厂操作系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0家。
“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重中之重,解决‘卡脖子’和进口替代问题。”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表示,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是浙江“十四五”发展的“第一战略抓手”。如今,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出现了“6789”现象,即全省60%左右的国家和省科技奖、70%以上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80%以上的省级科研攻关项目、90%以上的重大创新平台,均集聚在三大科创高地。
接下来,浙江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创新水平,组建甬江、瓯江等省级实验室,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建设一批“未来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施60个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