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山大生态带”崛起正当时
本报记者 管 斌 通讯员 柳 萍

初春时节,漫步在山东省泰安市的泮河公园,悠然惬意。这个昔日以“脏乱差”闻名的泮河,已成为4A级景区标准的城市中央公园。泮河公园的变化是泰安市统筹推进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缩影。

2017年底,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全国试点项目。3年多来,泰安市努力构筑“泰山大生态带”生态屏障,使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城乡空间一体化布局、脱贫攻坚等紧密融合。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造福后人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说。

这项工程以泰山为核心,分为泰山生态区和大汶河—东平湖生态区。在规划的两个片区中,泰山生态区是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开展治理修复最迫切的关键区域。区域内存在点源面源污染、水质不达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等问题。为此,泰安市全面加强泰山石保护,关闭取缔各类泰山石交易市场236处,投资1亿元实施泰山景区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解决景区冬季生活用水、森林防火、冬春抗旱和污水治理等难题。

这项工程以“水”为主线,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规划设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

作为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东平湖蓄滞洪区承担着分滞黄河水和调蓄汶河水的双重任务。“之前我们在湖面上用网箱网围养殖,吃住都在船上。”渔民出身的赵永说,曾经的东平湖,粗放的水产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沿湖大大小小的旅游餐船使东平湖一度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近年来,泰安市东平县建设沿湖生态湿地和沿湖生态防护林,搭建绿化结构合理的生态防护体系,筑牢东平湖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引导渔民转产转业,东平湖水质显著改善。

随着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推进,河道治理、沿线改造让市民切实体会到了水环境改善的好处。

“未来,更多的城市公园中都有新水面,清水绕城的美景也将成为常态。”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泰安市对全市河湖采取“建设、管理、维护”一体化修复模式,通过给河道截污清淤,建设湿地,有效改善水质,保障了大汶河流域水质安全达标。目前,全市开展河道治理长度151.28公里,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8处,建设湿地21处,新增湿地面积556.2公顷。

在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实施过程中,泰安市统筹各要素整体保护,进行系统治理,补上了以往的生态环境欠账。

泰安新泰市龙廷镇崇本庄村位于山岭地带,耕地是稀缺资源,而该村却长期存在一个露天采矿形成的工矿废弃地,区域内水土流失、污染严重,并存在危石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对周边自然环境和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新泰市统筹财政资金560万元,启动了崇本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及破损山体治理项目,完成山体复绿。通过灌排、田间道路以及土地平整等工程的实施,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通过后续农业生产,增施有机肥,加速土壤改良,促进农田生态良性循环。

让当地村民们致富的“金疙瘩”——百合根茎,从新泰市羊流镇惠美百合和园出发销往全国各地。包括惠美百合和园在内的惠美田园综合体土地整治项目,正是建在以往的荒山秃岭上。

截至目前,泰安市通过土地整治和工矿废弃地、塌陷地复垦利用,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121.4公顷,采煤塌陷地治理面积9320.1公顷,土地整治面积26960.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481.5公顷,实现土地指标收益66.26亿元。土地资源被激活,生态环境得改善,老百姓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当地经济发展被注入强大动能。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