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周总理的嘱托
包钢工业游景区讲解员 宋佳怡

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展中心二楼的文物展柜里,陈列着剪刀、红绸和托盘,这是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一号高炉剪彩时使用的。这些物品体现了国家对建设包钢的重视,是对几代包钢人奋斗成果的肯定。

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动工兴建。建设时遇到了很大困难,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同志向党中央作了汇报,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的重要指示,周恩来总理专门召见了时任包钢经理的杨维了解情况,把包头列为国家扶持的重点地区。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支援包钢的热潮,包钢一号高炉建设中的各项困难很快得以解决。1959年9月26日,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用时16个月、提前1年建成了容积为1513立方米的包钢一号高炉,并浇出第一炉铁水,结束了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投产62年来,包钢一号高炉累计产铁4600余万吨,为祖国的钢铁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专程来参加包钢一号高炉提前出铁仪式,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周恩来总理离开前,同在场人员一一握手,亲切嘱咐:“要好好管理这座大高炉!”这是包钢人引以为傲的记忆,这一天也被确定为包钢厂庆日。

在去年的厂庆日活动中,包钢邀请了职工家属及离退休职工参观包钢厂区,感受家人工作、生活的地方,见证包钢的发展变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退休10年的老包钢人在参观结束后感慨地说:“作为包钢的退休工人,亲眼见证了包钢6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老包钢人的一番话让我感触颇深。我是来自包钢工业游景区的一名讲解员,是包钢4万多名在岗职工中的平凡一员。作为包钢“对外文化窗口”的一线员工,我觉得自己的职业神圣而光荣。我应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弘扬包钢钢铁文化,传承包钢红色基因,时刻怀揣感恩之心,为努力实现包钢梦、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