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海、椰林、阳光、沙滩……北国寒冬料峭的时节,海南岛上正花团锦簇、争奇斗艳。海南全年可以取景拍摄,被喻为“天然摄影棚”,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从电影产业基础薄弱,到影视公司扎堆、明星大腕纷纷前来;从电影人才匮乏,到一个个影视基地建立、海南电影学院(筹)快速建设,海南的电影产业华丽转身,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打造电影海南
海南,是一座有故事的海岛,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1960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晋导演执导,祝希娟等主演的影片《红色娘子军》作为一部经典的革命影片,是海南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这些年来,《南海潮》《椰林曲》《大战海南岛》《101次求婚》《非诚勿扰》等一系列以海岛风光为卖点的影片更是出自海南,连带那些熟悉的旋律《我爱你,中国》《渔家姑娘在海边》《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也被观众熟知。如何利用旅游生态资源,实现“旅游+文化”“旅游+电影”,成为海南发展的一道新课题。
海南省及各市县都在逐步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据了解,除了出台影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外,海南各地还纷纷打造高质量影视取景基地。大小洞天、蜈支洲岛、海棠湾、游艇基地等一系列旅游胜地是三亚市天然的影视拍摄地。儋州市恒大海花岛华夏影视基地是集影视剧拍摄后期制作和摄影器材租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影视综合基地,可满足多个剧组同时拍摄。琼海市打造一系列展示海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开放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影视拍摄提供多样选择。
到海口旅游,必到骑楼老街和冯小刚电影公社。老街楼层不高,店门悬挂着早前的商号,门窗、凭栏处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优雅细致的雕塑和装饰洋溢着浓郁的南洋风情,历史年代感和异国风情扑面而来,不时有“网红”到此拍摄“打卡”。
冯小刚电影公社,处处都是取景地。最新开放的老北京景区将“老北京”建筑搬到了海南,惟妙惟肖之处连许多前来参观的老北京人都连连赞叹。从2014年的1942街到2015年的南洋街,再到老北京景区,景区用优质内容不断丰富项目体验,持续为游客带来新的惊喜和感动,也为海南文旅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元素。
擦亮电影节品牌
从第一届到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越办越好,在国内外电影圈中的反响和影响越来越大。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以及海南文化产业的新亮点,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一经问世就备受瞩目。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和影视明星通过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走进海南、爱上海南,对海南的电影产业有了新的认知和信心。国际影星尼古拉斯·凯奇在参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时表示:“海南岛给了我很多灵感,我觉得海南是个拍电影的好地方,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非常成功!”
谈起举办电影节的初衷,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海南省电影局局长、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秘书长符宣国说,三年来,海南积极稳妥推进电影行业领域改革创新,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为自贸港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共收到114个国家及地区报名影片4376部,比上届增长293%。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为电影业提供另一种可能。
符宣国表示:“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我们海南岛今后能不能有一个海莱坞呢?我们非常期待!”
赋能自贸港建设
一个个影视作品从这里涌现,一大批国内外影视拍摄机构、创作机构落地海南,成为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支“文化新军”。
去年10月23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广电等联合摄制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当日收获17.9万的排片场次,刷新了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电影首日场次纪录。随着影片的热映,进一步扩大了海南在影视行业的影响力。
海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相关工作人员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海南电影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去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受影视设备和器材进口贸易‘零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低税率’等优惠政策的影响,众多影视机构和明星都结伴而来,表达了来海南拍摄影视作品的想法,许多影视剧也实质性落地拍摄,这对海南电影产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近两年来,众多知名电影人都看好海南的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纷纷在海南注册公司,光线传媒、开心麻花、华谊兄弟等一批公司和项目正洽谈注册和落地事宜。据统计,半年来,海南省新增影视公司600余家,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爱奇艺等知名影视企业在海南注册成立了子公司,开展实质性业务。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总经理叶小舟认为,这些公司在海南落户,就是为了影视剧的拍摄项目全产业链落地。
1月19日召开的2021年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今年海南将用自贸港政策引进影视和综艺节目,在海南拍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漫产品,塑造海南国际音乐、艺术、文化新形象。
电影为媒,经济唱戏。海南以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为契机,紧抓自贸港建设的政策机遇,敞开怀抱吸引天下电影人到海南岛施展才华,光影海南正释放出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