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地方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1年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替领导“瞎操心”,多为群众办实事
——基层工作作风系列谈之二

陈发明

在基层采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怪事:明明是工作上的创新,也解决了实际问题,但要想多了解些具体情况,采访对象却吞吞吐吐、语焉不详。追问再三,才说出这样几个字:怕领导不满意。

领导为啥会不满意?有人担心说多了,抢了领导的风头;有人担心说少了,埋没了领导的成绩;有人担心说错了,引起领导的误解;有人担心说满了,领导会鞭打快牛。说成绩的时候是如此心态,在面对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操心事、烦心事、堵心事时,一些干部更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实际上,只要群众的事情解决好了、工作部署落实到位了,很多领导未必会在意这些“细节”。只不过个别干部把心思用在了瞎揣摩上,不是全力想办法为群众解难题,而是绞尽脑汁为领导少找事。这些干部工作的出发点,不是群众的满意度,而是领导的喜好度;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挖空心思琢磨领导想法。

干部为啥会有这样的心态?从自身原因看,表面上是替领导“瞎操心”,实则是为自己做打算。有人是因为想得太多,工作干好了,是领导的政绩;如果干不好,板子还得打在自己身上。既然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和自己都没风险,至于是否耽误了群众的事,心知肚明却装聋作哑。还有的人则是因为做得太少,在工作中惯弄欺上瞒下的伎俩,对上级布置的任务,开个会传达一下,发个文件安排一下,然后再写个材料汇报一下。这三步走完,便完事大吉。工作有没有落到实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只要领导不追究,哪管群众喊破嗓子。

从根源上看,不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怪论在作祟。干部有如此心态,问题出在个别领导身上。有的领导好大喜功,一些干部就曲意逢迎,搞数字政绩、形象工程;有的领导缺少担当,一些干部就紧随其后,对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领导律己不严,一些干部就投其所好,将违规违纪视同小事,致使“四风”问题时有发生;有的领导习惯了当“太平官”,一些干部就做“和事佬”,面对群众呼声充耳不闻,面对工作问题视而不见。

担当尽责、干事创业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立身之本;重实干、重实绩也是我们党的用人导向。奉劝那些没把心思用对地方的干部,少替领导“瞎操心”,多为群众办实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