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惠春
推出生猪期货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又一次站到市场“聚光灯”下。
今年1月21日,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发布了全球80多家交易所2020年期货和期权交易量统计。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和期权成交量跃居全球交易所第7位、中国内地四家期货交易所第1位。
“大商所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这是业界对大商所的评论。今年大商所将向何处发力,中国期货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记者面前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眉宇间透着儒雅英气,就这些话题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生猪期货走向成熟并发挥功能有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深耕细作、精心培育
我国期货市场用短短30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完了西方发达市场100年的发展道路。“我们在参照欧美市场演进逻辑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模式的奋起之路。”冉华曾担任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对期货业的发展有着深邃的思考。
“十四五”时期,期货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维护国家利益,尊重市场规律,是建设定价中心、做好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冉华表示,期货合约及制度设计,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及产业发展战略,坚决防止脱实向虚。
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期货市场要客观理性反映供求关系,坚决防止期货市场因人为操纵导致价格扭曲,影响社会预期。同时,要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期货市场的担当作为。
今年1月,生猪期货挂牌上市了,这是大商所和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路上的里程碑事件。生猪期货上市后,与大商所的玉米、豆粕等期货期权一起,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养殖的完整产业链条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体系,服务的产业规模达数万亿元。
上市一个月来,生猪期货市场运行平稳,流动性适当。冉华告诉记者:“生猪期货走向成熟并发挥功能有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深耕细作、精心培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
期货行业与实体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展现出蓬勃的创造力
到大商所任职以来,冉华调研了10多个省份。“我看重调研。市场各类主体在对期货工具的理解和应用上,常常让我感慨。”冉华分享说,他深刻体会到期货行业与实体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展现出蓬勃的创造力。
例如,国内一些粮油企业开展传统加工贸易的同时,在产品加工上深耕细作,产品细分不仅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细化需求,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这要归功于期货市场为企业做大规模提供的支持。
在生产中,如果原材料库存多,则占用较多资金,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但降低原材料库存,又面临价格暴涨、供不应求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不仅能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而且还能建立虚拟原料库存,代替部分现货的实际采购和库存,并灵活调节,以买入套期保值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企业经营。
“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我们能拿到稳定的原材料货源。正是这种保障,企业才有条件专注于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核心竞争力。”有企业负责人告诉冉华。
“这给我很大的感触。”冉华体会,期货市场立足于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大基本功能,正不断衍生出更具时代意义的经济功能。
从宏观看,我国是大宗商品进口大国,稳定的货源和合理的进口价格,对于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期货市场具有“风向标”作用,在稳定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可以积极作为。
从微观看,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期货市场发挥着重大作用。纵观全球大型生产和贸易企业,无不紧紧依托期货等衍生品市场,扩大贸易规模,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以大宗商品为依托,期货市场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立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实体经济。”冉华表示,要提升期货市场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提高经济运行的韧性。
未来交易所的竞争,最终是科技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下好先手棋
从全球视野看,国外成熟衍生品市场中,场外规模远超场内市场。场内市场的标准化合约远远满足不了实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然而,场外市场一直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短板,也是实体经济参与利用期货衍生工具的痛点之一。近年,随着期市工具和平台的不断丰富,场外业务风起云涌,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需求。
“打个比方,期货场内交易是‘主动脉’,场外交易是‘毛细血管’,通过场内场外的互融互通、衔接运转,就能使市场更有活力和弹性。”冉华表示,大商所发力场外市场建设,就是要打通期现结合的“毛细血管”,解决实体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场内标准化产品不匹配问题,打通期市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一圈两中心”正是大商所探索场外市场建设的目标。“一圈”指“大宗商品生态圈”,就是交易所搭平台,引入各方赋能,服务产业企业;“两中心”即“交易中心”和“价格信息中心”。
为什么做大宗商品生态圈?生态圈强调共享,可以降低产业运行成本,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期现结合的市场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贴近产业实际,符合实体经济的需要。我们努力打造场内场外协同、期货现货结合的‘生态圈’,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冉华说,不同的阶段也会用不同的模式,但在我国现阶段,期现结合模式有利于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
大商所首批推进黑色、化工两个品种圈组建,通过引入新兴科技、金融、仓储、物流、质检等相关方,构建起内涵更为丰富的大宗商品生态圈,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因子”共同律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和融资工具。“我们将通过科技赋能,不断优化期货交割库的布局和功能,未来可以通过场外交易,确定遍布全国交割库之间的地区、品牌、品级等升贴水,将期货、现货在一张网里串联起来。”冉华说。
在冉华看来,大商所必须要格外重视数字化转型,突出科技赋能,不断拓展海内外业务边界,要把科技思维贯穿交易所发展的每个方面,探索新技术在期货业务中的应用形态和场景,实现“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让数据真正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生产要素。“未来交易所的竞争,最终是科技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下好先手棋。”他说。
采访的最后,冉华用3句话总结了大商所的发展愿景: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国际步伐;紧紧围绕产品创新、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大主线;把大商所建成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联通的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他身后的窗外是一片蔚蓝的大海,阳光下闪耀着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