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做到三个“下功夫”
岳少华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要求“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在不少方面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为艰巨,社会治理的具体矛盾、现实焦点和手段工具也都会发生新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多措并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特别是应做到三个“下功夫”。

其一,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健全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各环节,充分激发各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要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政府整合资源的行政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还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既需要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作用,也需要发挥行业规章、团体章程、道德标准等社会规范的重要作用。因此,既要以法治为依托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题,积极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充分实现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规范和约束功能。通过法治和德治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在社会治理中弘扬“崇德尚法”的正能量。

其二,在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上下功夫。目前,互联网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空间在“线上”快速拓展的同时,一些原本存于“线下”的社会治理也走入“线上”。随着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要想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就必须在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上下功夫。当前,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善于运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此,就要加强信息技术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构建智能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社会治理机制,通过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有效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好云平台,延伸服务链,拓展智能化技术在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应用,通过数据交互降低社会治理的参与成本,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同时,面对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表达诉求、提出建议、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情况,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运用互联网的基本功,学会收集网络社情民意,了解网民所思所想所盼,让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与网民的关切同频共振。

其三,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上下功夫。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建议》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这就告诉我们,“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为此,就需要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关键是要转变粗放式、经验式的治理思维,充分考虑各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根据实际采取个性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让基层社会治理有人、有权、有物。要努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对不同类型社区实行分类治理和差异化治理,通过深入调研、逐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围绕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靶向施策,精准对接居民服务需求。要坚持和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变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把热心服务送到基层,使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家型的社会治理干部和各类社会治理人才,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知识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使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