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变期,大国博弈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产业链供应链呈现阵营化、本土化、分散化特点。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经济安全的最大隐患,但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刘振中表示,新发展阶段,我国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锻造自主、可控、安全、开放的产业链供应链。
刘振中表示,要找准“卡点”,全面梳理我国国土、民生、金融、信息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的技术短板,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攻克、全面突破一批短期内受制于人的关键技术。从长期来看,还要紧密跟踪国际上各领域最前沿技术,明晰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强化基础研究,提前布局,抢占科技制高点,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要坚持全球供应链思维,在全球供应链话语体系内制定适当的博弈策略和谈判筹码,构建谈判基础。”刘振中认为,应依托我国优势环节和领域,推动与技术主导国形成供应链上下游高度依存、紧密协作的关系,形成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关联性。同时,要加快研发可替代的产品或技术,补全“卡脖子”短板环节,保障关键战略产品自主供给能力。
刘振中认为,针对重点领域研发,应改变以往“单兵突进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模式,把“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性教育体制改革、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等全面结合起来,瞄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制度梗阻,系统推进各重点领域和环节改革,全力打造动力创新生态体系,激发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潜能。
此外,刘振中还建议,以政府集中式创新为主导,支持本土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大型跨国公司、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共同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实验室、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凝聚创新合力。“进一步打开市场竞争空间,支持民间分散式创新,推动集中攻关与分散试错相结合,释放民间创新活力。着力培养一批自主创新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汇聚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引领者、打造一批自主创新高地。”刘振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