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财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经营情况、交易流水等都能当作金融信用——
大数据赋能银行业“量身”助小微
本报记者 钱箐妮

临近春节,小微企业也迎来了重要的年关时节——不得不加大开支,以应付年底的费用结算或是储备货物迎接节日旺季。此时能否获得资金支持对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里的一位某水果销售大户王先生最近就遇到了资金难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收入大不如前。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客户经理在一次营销路演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在充分调查其历史经营情况和交易流水数据后,客户经理向王先生推荐了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产品——结算贷。简单来说,就是凭借公司历史经营流水,无需抵押物,个人即可申请“结算贷”用于合法经营活动。银行会从线上审批其经营年限、经营结算额等数据指标,据此确定授信额度。最终,浦发银行北京分行为王先生授信并发放了150万元信用贷款。

“通过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我行与各行业信息平台合作,尽可能多地挖掘了不同维度的企业数据,用多维度数据及评价体系为小微企业形成新的金融信用,也借此为各类企业制定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授信解决方案。”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尝试以历史经营流水数据为授信依据,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从而解决小微企业在办理贷款时遇到的手续多、要抵押等难题。这一变化也凸显出当下银行业数字化进程全面提速的发展趋势。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当前数字经济已成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银行业既承载发展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也具有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身需求。

德勤中国银行及资本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郭新华告诉记者:“目前,银行业手机银行、网银、网联支付三类线上渠道交易量,与柜面渠道交易量之比已是疫情暴发前的1.5倍,这充分说明疫情对金融业技术赋能和营销转型的长远影响,而且仍在持续地加速线上化进程,有可能会深度改变金融业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