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港澳台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台北携手共进——
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报记者 沈则瑾
图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师生正在参观“阳光总在风雨后——沪台交流回眸”展。 吴雪芬摄

“阳光总在风雨后——沪台交流回眸”展近日在上海开幕。由上海市台办和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一展览,共展出660幅图片、12部累计240分钟视频和120件实物,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30多年来上海对台工作的总体面貌和丰硕成果。

破冰历经波折

“本次展览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音像、每一件实物,都将唤起人们30多年难忘往事的回忆和留恋。这些历史的瞬间,犹如一个个音符,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曲赞颂沪台交流成果的华丽乐章。”展览序言写道。

共800平方米的展览厅内,分有大政方针、开启交流、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人员往来、实现“三通”、乐业安居七部分内容,展期为6个月。

上海是闻名遐迩的工商业城市,与台湾各界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两岸开启往来之后,探亲潮、旅游潮、投资潮一波波接踵而来,上海成为两岸交流的重镇。

一张褪色的照片上,“回家去”三个大字让参观者的心为之一颤。1987年,两岸之间打开了长达38年之久的藩篱,两岸关系也从人员往来逐渐发展到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政党交流、移居生活。

许多两岸交流中的“第一”都与上海有关,展览中许多照片记录下了这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一刻:

1987年10月28日,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前夕,台北的方锡镜借道香港来到上海,在一家墓园,他手持台湾家人合照,跪倒在双亲坟前泣不成声;

1988年9月9日,66名台湾老兵乘坐的探亲船“昌瑞轮”抵达上海港,船员们正在小心搀扶着老兵们下船,这是两岸隔绝近40年后第一艘来自台湾的客轮;

1988年11月25日,一脸悲切的上海铜厂职工许松林赴台奔丧。他手持1988年11月签发的“大陆同胞旅行证”,是1949年后首位前往台湾的大陆居民;

2003年1月26日上午8时52分,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585航班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这是历经54年后第一架台湾飞来的民航班机……

一幅幅照片,是两岸关系一步步向前发展留下的深深足印。地域壁垒一旦被打破,两岸交流势不可挡。在沪台湾同胞为上海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分享了上海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成果。举办展览,为的是冀历史昭示未来,以成果提示信心。

沪台合作情谊浓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具有辐射长三角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连接的优越地理位置,正在加快步伐迈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受到广大台商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他们的投资热土。

上世纪80年代,在大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台商从海上通过小额贸易与上海通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商看好上海的投资环境,纷至沓来,形成一股“上海热”的潮流。

上海市委台办主任李文辉介绍,截至2020年6月,上海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4644项,合同利用台资428.89亿美元,74家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在上海落户。台资企业对上海的投资,涵盖了生产加工、科技产业、金融、食品、餐饮服务等领域,推动沪台经贸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海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深深吸引着广大台商来上海打拼。早在2011年12月,上海出台了15条涉台措施;2015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规定》;2018年,上海率先发布55条惠台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保护了台商的利益,也坚定了台商继续在上海投资发展的信心。

2006年9月,上海市台办与上海银行签署《支持台资企业发展金融合作协议》,至今已合作七轮,共授信额度1300亿元人民币,277家台企受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上海台企提供了9.3亿元人民币贷款。

在科技方面两岸合作也是硕果累累。台湾船东在大陆定购的第一艘货轮是上海制造,台北港采购了上海生产的码头起重设备,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团队辅导养殖的台湾苗栗大闸蟹连续多年在全国河蟹比赛中获奖,两岸在数字媒体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开展了联合创新合作,台企中达电通参展在上海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台湾展团签约参展今年将在上海崇明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沪台交流30多年,同胞情谊似酒浓。1973年上海港开始接待台湾渔民进港避风;台商参与沪上志愿献血队伍被誉为“献血状元”;台商陈永泰重金收购被盗文物后捐赠祖国使之复原;台湾慈济骨髓库1999年开始为上海患者捐赠骨髓,至今已达345例;台湾遭受“八八风灾”,上海东方电视台专门举办赈灾晚会;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上海80多家台企向湖北武汉等地捐款捐物近8000万元人民币。

双城不再陌生

“上海—台北城市论坛”是沪台之间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论坛,上海与台北两市10年间签署了36份交流合作备忘录,涉及市政、医疗、教育、体育、旅游、文化、科技、青年、交通等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双城论坛不仅建立起官方对口的合作交流机制,也为民间开通了广泛的沟通渠道。

2012年双城论坛首次在合作备忘录中纳入基层交流内容。至2019年,上海各区都和台北结对,两地的区政基层交流日渐频繁。上海的居委会主任前往台北体验一日台北的里长,台北的里长来上海体验一日居委会主任,这类基层互访,让两地居民更加了解彼此的生活,也吸收到对方在社区管理上的经验和先进理念。上海虹口区蒋家桥居委会主任丁素芳说:“在台北当了一天的里长,让我学到了很多经验,我把这些经验也带到了日常工作中。”

2015年,上海金山工业区成为首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之一,这个成熟的工业园区向怀抱创业理想的年轻人,尤其是来自台湾的青年创业者们张开了双臂。2016年至今,工业园区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上海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两岸青年在创业路上相互学习,彼此加深了解和沟通,让“创意点亮梦想,创业改变未来”。

上海和台北都是充满创意、活力和时尚的城市,台北青年对上海的印象是“风情万种”“节奏非常快”“繁华和璀璨”“比较多元”“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上海青年对台北的印象则是“有很多帅哥美女”“很淳朴”“很有韵味”。

在两岸交流中,上海和台北始终扮演着领跑者和示范者的角色。

台北素有“文创设计之都”美誉,城市人文气息浓郁,在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再创作方面,有很多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的地方。2010年,上海作为“设计之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如今在上海很多成熟的创意园区,两岸文创工作者的奇思妙想相继破茧成蝶,成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致品质。麦可将文创园区总经理、台商连泰瑞说:“双城论坛文创交流给两岸文创、两岸民间交流带来非常好的典范和示范。”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