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沉甸甸的“收条”与“回信”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 周 甜

在馆藏的众多珍贵历史文物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张泛黄的书信,它们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向观众讲述着军民鱼水的深切情谊。

1927年8月3日,南昌起义的第三天,繁忙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收到一万银元捐款。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是谁这样慷慨捐赠,雪中送炭呢?

原来,起义前夕,中共江西省委成立了一个左派群众组织——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其中一位负责人叫朱大桢。起义当天,他迅速发动南昌群众为起义军捐款捐物,并将募集到的一万银元送到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交给了负责人黄道和罗石冰。这时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黄道和罗石冰均为共产党员。收到捐款后,他们当即为朱大桢开出收条:“今收到贵会慰劳革命将士捐款壹万元正”。

然而,捐款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第二天,黄道、罗石冰将这笔慰劳款转交给第11军、第20军政治部后,又给朱大桢写了一封信:“迳启者昨日收存贵会转来之慰劳捐款已由本会黄道、罗石冰两常委分别送交十一军与二十军两政治(部)主任领收代为分发矣”,告诉他钱款已经送交了。

“收条”和“回信”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收条”不仅是起义部队军费来源的证明,更是南昌民众对这支人民军队的深切情谊;而“回信”则说明早期的共产党员已经有了非常严格的纪律,体现了他们严谨细致、有始有终的工作作风。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