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的叩问与回答
敖 蓉

今天,当我们身处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重新站在北大红楼这座红色建筑面前,眼前仿佛看到当年风华正茂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火炬,感受他们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寻找出路的激情,心中不禁一次次默念着李大钊在《青春》中的誓言:“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情怀和勇气,激励着我们“还有后来人”的坚定信心。

走入历经百年沧桑的北大红楼,那一幕幕鲜活而厚重的历史片段仿佛就在眼前——陈独秀、李大钊在这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种子;青年毛泽东在这里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从这里出发走向天安门……那么多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坚守信仰、笃定笃行,从而让北大红楼这处红色的地标成为今天被我们视为中国思想启蒙、民族觉醒和社会革命的里程碑。

那个充满激情与呐喊、革命与牺牲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当我们在北大红楼里一遍遍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岁月,心中对那些人那些事充满敬意,也在叩问:今天的我们应当如何继承这份巨大的精神财富?陈独秀、李大钊为什么能够首先擎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是为中华谋未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走上了这条坎坷而光明的道路;是为亿万人民大众求幸福的崇高人生理想,使他们从此矢志不渝奋斗不已。

思想塑造时代,理论引航前程。100年前,李大钊曾坚定地说,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化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是以人的意识和感情所左右的。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先迎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北大红楼也经过岁月积淀,被永远铭刻在光辉历史的纪念碑上。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