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停车时续航里程还有300公里,今天早上起来再看,只有240公里了。”刚成为新能源车车主的向东表示,电动车的续航表现有些令人失望。
电动车冬季续航缩水给车主带来不少困扰。“在北方冬季,续航缩水是所有电动车都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产纯电动汽车大部分采用两种电池,即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条件下,锂电池中的锂离子活性会下降,导致电池的净放电率下降。
同时,叶盛基表示,电池的温控系统和供热系统用掉了不少电量。国内的电动车采用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标准循环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与实际路况和实际驾驶情况不同。驾驶时打开暖气或冷气,电池续航大概要缩水三成,这和汽油车在开空调或者在拥堵路段行驶时会增加油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中汽协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中也指出,在低温环境下,纯电动汽车电池不是真的没电了,而是有电却不能正常释放出来。此外,冬季用车有大比例的额外电能消耗,如空调热风、座椅加热、冰雪天车辆行驶阻力变大等,都会造成电动汽车在冬季的能耗升高,续航下降。
长期被诟病的新能源汽车实验方法标准即将更新,给破解难题带来一丝曙光。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提到,从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试验方法标准将更新,测试循环将由现行的NEDC变成WLTC(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标准。
与采用路况较为理想化的NEDC测试标准不同,WLTC模拟了城市(低速)、城郊(中速)、乡村(高速)和高速公路(超高速)4种不同工况,更贴近消费者日常使用的情况,同时也比NEDC测试标准更严苛。这意味着今后车企公布的新车续航里程会更加真实可靠。不过,2021年是新老测试标准的交接过渡年份,WLTC测试标准目前还未正式对外公布。
理性地看,解决电动车低温续航缩水难题是个系统工程。在日前召开的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
汽车企业要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行业机构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辛国斌指出,整车和电池企业要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高校和研究机构要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汽车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不少高级别的电动车都增加了低温充电预热电池功能,即在充电的过程中多分出一部分电量用于发热来保障电池处于合适工况,部分车型还增加了电池自加热功能。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代康伟表示,北汽正研发新技术,一是超低温冷启动,利用低温下电芯内阻增大的特性,通过高频大电流脉冲充/放电实现快速加热效果;二是全气候电池,该技术通过给电芯间镍片通电生热的方式,快速向电芯传热使其升温。
专家建议电动车车主也要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最好随用随充,将电量维持在60%至80%之间对电池的损耗较小,充电过程尽量选择0℃以上的环境,行车过程中多采用耗电量更少的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来进行保暖。此外,预先做好路线规划,可有效减少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