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筼筜湖畔,放眼望去是清波荡漾、鹭在水上的和谐景象。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三面为繁华市区,一面临海,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绿化面积约31.5万平方米,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是厦门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而在之前,筼筜湖却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湖水黑臭、鱼虾绝迹,是人人绕道而行、掩鼻而过的臭水湖。
筼筜湖保护中心主任魏道军说:“为了围海造田,之前这里修建了一条长达1700米的海堤,从此筼筜港湾变成了封闭的内湖。随着经济的发展,环湖周边的人口和工厂大量增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破坏了湖区的生态平衡。”
筼筜湖污染问题引起了厦门市民的极大关注,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开启了筼筜湖综合治理之路。
经过四期的综合整治,筼筜湖水质改善成效明显,水体质量持续稳定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入湖污染物显著减少。厦门市环保部门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湖区水体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大幅下降49.3%和39.6%。近年来,湖区累计发现游泳生物63种,浮游植物123种,浮游动物73种,底栖生物14种。
“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综合治理与科学施策,保证了历代整治工程的连续性与针对性,让筼筜湖湖区生态环境逐年好转。”魏道军说。
住在筼筜湖附近的市民魏童威指着荡漾的碧波告诉记者:“以前都不敢开窗通风,吹进来的风都是腥臭的。现在不一样了,我经常和爱人在湖边散步,享受慢时光。”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厦门市委市政府也不断探索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筼筜湖。2020年5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正式施行,明确要求“湖区实施河(湖)长制,各级河(湖)长负责协调辖区内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作,解决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保护办法》施行以来,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加强湖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实现了由点到面、由水下到岸上、由管理到保护、从自管到共治4个方面的转变。”魏道军表示,从规划与建设、治理与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筼筜湖区的保护和管理做出制度设计,有效保障了筼筜湖区防洪排涝、生态保护以及文化、健身、游览、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充分发挥。
如今,为保证筼筜湖水更清、景更美,第五轮综合治理正如火如荼开展。
“对于新一轮的筼筜湖治理,我们要坚决落实‘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二十字方针,狠抓源头治理,严控中间减排,落实末端治理,让水更清、环境更美,让‘城市主客厅’更加赏心悦目。”福建省委副书记、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表示。
下一步,厦门将持续推进筼筜湖流域治理、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建设、湖区清淤与生态治理等举措,着力将筼筜湖打造成市中心的国家生态湿地公园、闹市区的白鹭保护区以及厦门核心区的“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