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以高水平供给提振文化消费

本报记者 杨学聪

文化产业是北京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北京将以更高水平供给创造文化需求,以更高品质需求牵引文化供给,推动首都文化消费更上一层楼。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消费。”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主任刘绍坚表示,北京将重心放在培育文化消费习惯、引领文化消费风尚等方面。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前11个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2334.5亿元,同比增长2.3%。

当下,北京坊、798艺术区已变身北京城市文化新地标;言几又、全民畅读、钟书阁等最美书店已成为首都亮丽的文化窗口;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爱奇艺、去哪儿网、马蜂窝等企业都来自北京。

那么,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多大潜力可挖?刘绍坚表示,从国际看,发达国家人均文化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达到15%,北京目前是10%。因此,北京要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来满足北京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要为来北京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同时,推动国内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为保证更高水平供给,迎接文化消费新时代,北京围绕一个“新”字做文章。在“新基建”方面,将结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完善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加速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推动5G技术在文化消费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商业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新业态方面,打通版权开发链,激活优秀文化IP资源,大力发展数字阅读、网络视听、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数字业态。在新模式方面,引导帮助线下文化企业尽快“上云用数赋智”,支持线下文化消费场景加速迭代更新,发展文化云经济、“宅经济”、夜经济等新消费服务模式。

此外,北京还将加快实施“文化商圈”计划,建设一批文化消费特色小镇,开发更多文化“网红”场馆;加快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直播平台和文化电商平台;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原创自主品牌在北京首发,布局文化体验店和跨境电商示范店,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商业新地标,成为文化对外开放新高地。

近年来,伴随着北京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北京文化消费需求正在经历三大转变:由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消费升级转变,由物质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升级转变,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转变。北京市民文化消费的个性化、品质化、风格化、多样化的诉求越来越明显。在以高品质需求牵引文化供给方面,北京将发展适应不同年龄人群需求的文化经济。针对影视、演艺、阅读、动漫、文博、艺术品等各类文化消费细分领域,结合行业特性,突出行业差异,制定精准引导政策。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