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曙红 乔金亮 刘 麟
这里是文人墨客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也是中国第一粒稻种抽穗灌浆的地方,如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猪鱼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和面积稳居湖南省第一,9个区县中有7个国家级产粮大县,2个商品棉基地县,5个水产重点县。
农业大市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用生动实践作出了积极探索。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常德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养相得益彰。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过程中,农业大市正在向经济强市迈进。
念好“农”字诀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农业大市应有的担当。”一见面,常德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徐郁平就用一组数据向记者展示了常德农业的实力: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82.8万亩,增加46.6万亩,居全省第一;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油菜收获面积444.6万亩、总产59.2万吨,居全省第一;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40万亩(含复种),当年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0个,居全省第二。
评价粮食生产的贡献,不仅要看面积和产量,还要看经营体系和集约程度。据介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4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8.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5%,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成为历史;流转耕地面积378.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5.89%;粮食产地初加工率和农产品品牌销售率不断创出新高。
建设“菜园子”,丰富“菜篮子”。在汉美蔬菜合作社,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从合作社冷库出发,陆续发往长沙、广州市场。这家常德最大的蔬菜合作社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理事长方正初说,合作社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农民土地,拥有连栋育苗工厂、水肥一体化基地,做到了统一品种、技术和销售。通过订单农业、稻菜轮作,每天仅销往广州市场的辣椒就有130吨。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2020年1月至10月销售7500万元。
“猪粮安天下”。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冲击,全国生猪生产出现滑坡。响应国家号召,常德像抓粮食一样抓生猪生产。龙头企业佳和农牧公司发挥规模化养殖优势,大量租用退养的中小规模户养殖闲置栏舍,实行“基地+小农庄”模式,投资少、复产快。2020年全市生猪生产稳步恢复,市场猪肉供应保障有序。全市新建扩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26家,中小规模猪场1541个,复养成功率96.07%。
打响“德”字号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常德曾长期受制于农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的困境。面对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是常德发展绕不开的课题。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说,破解农业大市的发展难题,必须把精细理念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三品”工程,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刚刚捧回了“汉寿甲鱼”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汉寿和田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徐元很是兴奋,他见证了汉寿甲鱼在历经挫折后重振品牌的历程。“这是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为绿色优质稻,以甲鱼粪便为养料,不施化肥、农药,甲鱼用鲜活饵料饲养两年后上市。”在公司养殖基地,技术顾问、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所长游洪涛告诉记者,以前当地甲鱼养殖密度大,每亩有500只,如今生态养殖每亩只投放120只,品质大幅提升。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汉寿县是中国甲鱼之乡,拥有甲鱼养殖户2000余户,但一度也跟其他产区一样面临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困扰。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通过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带动农户参与健康生态养殖。在该基地工作的村民戴鹏飞说,如今水稻和甲鱼都卖上了好价钱。按每亩收获水稻600斤、每斤售价3.6元计算,亩均水稻产值2100多元,与双季稻持平。甲鱼每年每只增重0.8斤,除去成本,每亩可增收近5000元。
伴随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工程的推进,常德香米、常德茶油、常德甲鱼等一批“德”字号品牌越来越响。如今,常德全市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园230多个,全市“两品一标”新增124个,有效产品总数达到330个。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全市所有“两品一标”农产品全部纳入省“身份证”平台和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管理。
再现“桃源景”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常德有着推进产业融合的独特优势:有龙头带动,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8%;有技术渗透,全市有益农信息社1253个,新技术延伸到了村;有山水资源,是中国稻作之源,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近年来,常德强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形成了产业链延伸、新技术渗透、多业态复合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立足一产、接二连三,发展二产、前伸后延,创新三产、功能拓展。
来汉寿蔬菜主题公园参观的人会感到惊讶,这里光辣椒品种就有152种。记者采访时,蔬菜文化节刚刚在这里举办,科普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在此相遇相融。“这是汉寿蔬菜产业园的核心区,集中连片蔬菜种植面积5.6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蔬菜基地。”汉寿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丁立君说,按照“研加销融合、产学游关联”的思路,园区立足一产、接二连三,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
一颗毛豆成就了一个小巨人企业。湖南桃花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休闲食品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原有140多个品类,但经营效益不理想,新的管理团队接手后,经过优化只保留了70多种,并以3种为主打。”董事长黄邦洲说,2019年以来投入近3000万元改造生产线,获评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如今,毛豆这一单品占公司销售收入的六成以上,在电商平台拼多多毛豆品类中销量居全国第一。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半个月以后,通过发展二产、前伸后延,2020年收入达1.2亿元。
进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汤家山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这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人们得以体验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农家美食、生态康养等乡村慢生活。“景区带村、旅游活村”,当地还推出山水实景剧,向游人再现《桃花源记》的田园生活。这部实景剧的360名演员里,有九成以上是当地农民,每人年收入在1.6万元到6万元不等。只需稍加培训,他们就能把渔樵耕读原汁原味呈现出来。2019年8月以来,又有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吸纳进来。通过创新三产、功能拓展,如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作为农业大市的常德,正在不断把农业农村的先手转化为整体发展的优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