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于担当创新 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访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 本报记者 薛海燕

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江苏如何起好头,迈好关键第一步?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便来到江苏,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是如何理解、如何把握这一重大使命的?

娄勤俭:时隔三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苏,既是对江苏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对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现场指导,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将立足实际、开动脑筋,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应对风险挑战、创造性开展工作,重视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展现更多识变应变、化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的创新创造,更好落实中央对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一贯要求。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江苏抓工作促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追求,但不是说时时事事都要争第一,更不能为了一时的领先而影响到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定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好节奏、掌握好平衡,实现近和远、稳和进、质和量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要十分注意学习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巩固和放大江苏的先行优势,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规律性经验。

记者:“十三五”时期江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过去一年,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取得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新成就,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娄勤俭:2020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江苏以高度的战略定力,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将历史性地跨上10万亿元台阶,为我国经济率先恢复正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强富美高”四个方面。

经济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总量突破10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9000亿元。

百姓富——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020年预计超4.2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5,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的254.9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环境美——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上升至84.6%,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均无劣Ⅴ类。

社会文明程度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示范样板,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苏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娄勤俭: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奋斗目标,《建议》适当提出了一些大的定量目标,以鼓舞人心、引领发展,比如“两个翻一番”,即到203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条件、环境等方面因素,《建议》对多数发展目标采取了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等,比如,在远景目标中提出在2030年全国碳排放达峰前提前达峰,这有利于引导各地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

江苏明确提出一些可以带动发展全局的战略抓手。比如,创新驱动和制造强省建设是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抓手;沿江沿海沿河沿湖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是优化江苏区域发展布局的战略抓手;美丽江苏建设是全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抓手;“三农”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任务;突出民生共享是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根本要求;坚持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实现发展动能全面转换的战略抓手。这些抓手目的是扬优势、补短板,最具带动性、撬动力。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展开。江苏打算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娄勤俭:总的来说,江苏在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即“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建设“一中心”——更加突出创新核心地位,面向省内重大需求,重点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动更多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到江苏布局,吸引培育一批“高精尖缺”战略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应有贡献。

建设“一基地”——江苏将充分发挥江苏产业优势,一手锻长板,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着力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一手补短板,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造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循环畅通。

建设“一枢纽”——立足江苏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使命任务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对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联动发展的省级层面统筹,推动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平台建设,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大力度促进国内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深度融合,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打造全国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了进一步部署,江苏作为科教大省、制造大省,有哪些思考和举措?

娄勤俭:江苏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切实以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建设带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努力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着眼于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谋划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构江苏省实验室体系,举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紫金山、姑苏和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定向突破制造业、农业等各领域“卡脖子”问题。

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结合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着手建立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更多地贡献江苏力量。

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全面数字化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全面建设“数字江苏”,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高水平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努力成为全球信息网络重要枢纽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