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日渐清晰,但还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特别是体制机制等关键环节改革还有待突破。既要有“大手笔”,也需下“绣花功”,扎实做好长江经济带发展“绿文章”。
作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发展样板,长江经济带用5年时间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转折性变化”,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沿江省市广大干部群众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
5年来,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日渐清晰,各地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可谓前所未有。长江流域劣Ⅴ类水体首次“清零”、8000多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1361座非法码头彻底整改、2417个违法违规项目已清理整顿……相关数字的背后,彰显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十足成色。
但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对于长江经济带这个国内经济总量最大、腹地延伸最广的经济区块来说,5年的探索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还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特别是体制机制等关键环节改革还有待突破。对此,我们既要有“大手笔”,也需下“绣花功”,扎实做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这篇“绿文章”。
以规划“护绿”,厚植绿色发展沃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未来要继续以规划管控牢守生态空间,通过自然恢复与治理技术创新相结合,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上海崇明岛“鸟进人退”、重庆铜锣山废弃矿坑群变“网红小九寨”等,堪称“护绿”范例。
用产业“添绿”,推进绿色转型升级。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加快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含“绿”量。一方面,要调整优化传统产业布局,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江西九江化工园区以“五化改造”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江苏沿江地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探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借科技“助绿”,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要整合长江经济带沿线科教资源,强化融合发展优势,让更多绿色科技成果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新动力源。比如,湖北武汉、江苏南京等地充分发挥科教资源较为集中的优势,加快绿色成果的转化运用,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护绿”“添绿”“助绿”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畅通“点绿成金”的体制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还有一些地方通过构建跨区域生态环保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促进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江经济带建设被赋予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新使命。未来,只要我们继续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严实作风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就一定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