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周华,今年48岁。出生在渔船上,十几岁开始捕鱼,我对这片水有太多的感情。
按照国家政策,2021年元旦起,长江重点流域水域实现全面禁捕。当初得知要退捕上岸,很多渔民都担心生计。2019年5月,我响应政策号召,配合地方政府签订退捕协议,上缴了全部渔船渔具,开始了上岸生涯。
之前,我们一家三口一直在船上生活,有住家船、生产船和辅助船等5艘渔船。薛家洼这片有渔民50户左右,渔船200多条。刚得知长江禁捕的消息时大伙儿心里都很慌。毕竟,我们祖祖辈辈在江上捕鱼,在船上长大,岸上没有住所,也没啥学历,不会别的营生。退捕前,全家一年纯收入有四五万元。
其实,我们也知道在长江捕鱼不是长久之计,愿意为保护长江出力。在我小时候,一网下去有几百斤野生鱼。近十几年来,很多鱼都看不到了。听了政府工作人员的禁捕退捕政策宣讲,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退捕上岸后,我们能享受到渔民上岸政策,得到渔船渔具回收补偿,纳入退捕渔民社会保障,也享受过渡期生活补贴。社保是我们最关心的,宣讲说参保分三档,政府代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如果选择高档次的会有不足的部分,那部分由个人缴纳。
如今,我们一家住进了一套99.5平方米的带电梯商品房。买房花了26.4万元,其中45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价,我还用了政府发放的补偿金和自己的一些积蓄。和船上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住房宽敞,生活也更方便,有集中供暖,做饭有燃气,使用大电器也不担心供电问题。薛家洼区域住进同一个小区的退捕渔民有六七户,大家都感觉居住条件改善了。
过去,渔民生活排污、岸边的养殖场与工厂让薛家湾这个长江岸边的天然港湾脏、乱、差。随着渔民退捕与环境整治,这里变成了滨江公园,很多市民会来散步。退捕上岸后,我和一位同事一起负责3公里左右的江面巡护。队长告诉我,护渔员是渔政队伍的“眼睛”,能帮助渔政部门看得更清楚,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报告偷捕、江面保洁,每天工作8小时。
来到熟悉的江面,划着小船处理水面漂浮垃圾时,我会有一种自豪感。跟我类似,一些渔民退捕后难舍水上生活,又因为了解长江、熟悉鱼类,在政府的安排下当起了护渔员。护渔员一个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如果夫妻两人一起工作,一年的收入基本和之前的捕鱼收入持平。按照市里的政策,退捕渔民全部按照现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参加医疗保险,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
新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上了岸,在政府帮扶下,很多年轻人学手艺找到了工作。我儿子一开始送外卖,后来去工厂做车工,收入提高了,每年还能攒下些钱。我们这一代人从捕鱼到护渔,我们的下一代,终于不用在水上漂泊,而能在岸上安稳生活了。
(本报记者 乔金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