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注重需求侧管理意味着什么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
本报记者 冯其予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注重需求侧管理意味着什么?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如何形成?经济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注重“需求侧管理”,其内涵是什么?强调“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这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魏际刚:需求侧管理是一项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满足国内各类市场主体需求,全面释放需求活力与潜力,牢牢把握需求变化趋势,推动需求与消费升级、形成供需良性互动”为目标的一项复杂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涉及扩大内需战略、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供需对接机制等一系列内容。需求侧管理的提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

记者:注重需求侧管理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什么样的意义?

魏际刚:供给和需求是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两大内生动力源。新发展格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处理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关系,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关系,处理好大循环、中循环、微循环的关系。这就需要把注重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的格局。必须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在注重需求侧管理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记者:如何理解“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魏际刚: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多重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是最基础性的动力。经济体系、结构、布局以及产品品种、数量、品质、价格等,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需求,使经济体系与各类需求相吻合,经济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匹配,经济发展与国内外需求条件相适应。

在国际需求不确定性加大的形势下,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内生需求,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挖掘新需求,鼓励绿色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居民生活,构筑社会安全网以增强消费信心,提升隐性需求。

记者:注重需求侧管理有何重点和难点?

魏际刚:需求侧管理是个系统性工程,要制定好国家总体需求战略,构建完整需求体系,健全需求传导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完善需求激励政策,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注重需求侧管理重点应从10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释放14亿人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二是重塑居民的消费信心,使大众有稳定的消费预期,敢于消费;三是优化需求结构,把扭曲的消费行为转向健康合理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四是激活农村、中低线城市消费大市场;五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产阶层群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六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增收能力和消费能力;七是降低流通成本、物流成本,提高流通与物流效率;八是加快形成高效产销对接供需匹配机制;九是形成以质量为导向、以诚信为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十是进一步提高市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