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为落实这一重要部署,可适时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转向现代化协作。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禀赋等的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东中西部差距巨大,东部发达省份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现象。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在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东部发展优势弥补西部发展短板,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后发崛起,不仅成为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加速器,更激活了西部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既是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以福建厦门和甘肃临夏协作为例,厦门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临夏回族自治州曾是我国最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0年前,这两个地区结对,携手奔小康,从此开启了厦门帮扶临夏的历程。10年来,厦门市和临夏州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通过政策引导、国企带动、以商引商等方式,把厦门及周边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到临夏州落地,推动临夏州产业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链条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鞋帽服装、户外用品等为主的经济产业,完成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跨越,临夏州实现了所有贫困县全部清零。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全面实现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地区依然需要加力。为此,必须把区域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不但不能停,还要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建立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长期协作机制,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顺利转向东西部现代化协作。
各级各部门要做好东西部现代化协作的规划衔接和制度设计。在协作机制上,要建立长期的区域协作机制、人员交流机制、结对帮扶机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各部门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两地协作向高质量发展,尤其要加大干部队伍的双向交流力度,实现干部队伍的现代化。在产业帮扶上,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协作,深化文旅合作,注重现有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西部产业的现代化。在民生改善上,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教育、基层卫生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公共服务现代化。在就业帮扶上,要持续深化两地劳务协作,加大东西部协作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技能培训,引导西部地区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