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①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 本报记者 顾 阳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宏观政策的取向如何,备受关注。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多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宏观政策的取向较以往新增加了“可持续性”,体现出中央不只是关注短期经济波动与逆周期调节,而是从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出发,将短期调控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让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

要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目标,离不开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提出了一系列非常规的稳增长政策举措,对于我国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运行趋向常态。在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的情况下,使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在12月19日召开的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

韩文秀表示,宏观政策之所以要保持“可持续性”,是考虑到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需要稳妥退出一些临时性的救助政策,这是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内在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合理区间”,应当是与供需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相适应的增长区间。目前,供求关系仍处在需求不足的状态,要进一步抓好扩大内需的工作,解决好需求不足的矛盾。

“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呈持续回升的运行态势,当生产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利用、就业得到比较充分保障的时候,即可将其确定为合理增长区间。在这个区间,宏观经济政策会大体转向以稳定为主。”张立群表示,常态化宏观政策的本质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调高质量发展而非“强刺激”,未来应更加注重新经济领域的增长和经济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把握好宏观政策的时度效

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不断加快。这背后,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持续加码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某些领域资产泡沫有所抬头的苗头也须加以重视。

在此背景下,是继续保持之前的政策取向不变,还是踩刹车在政策执行上“急转弯”?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不急转弯’就是要把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高成长性充分发挥出来,不要急于踩刹车,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张立群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急转弯”,有利于把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保持下去,有助于促进国内市场加快恢复回暖。

“在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防止出现‘政策悬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在去年“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的表述,这与政策“不急转弯”的基调相一致。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张立群建议,要把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挥出来,充分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功能,通过加强政府投资来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带动居民消费,特别是要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补短板、强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