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勤集团轮胎生产车间
凯米拉天成万丰化学品兖州有限公司厂区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天意机械装配式建筑自动化PC生产线项目
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北斗产业化应用(济宁)平台
晶导微电子
太阳纸业年产45万吨特色文化纸生产车间
今年1月至10月份,山东省济宁市“四新”投资占比达59.8%,居山东省前茅;完成进出口总额416.7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居山东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5.8%,增幅居山东第3位。国内、国际“双循环”走出扎实步伐,高质量发展稳步向高端迈进。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投资15亿元的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智能制造工厂项目,2020年年底将完成主体建设。项目达产后,德国罗特勒、西班牙埃玛赫与伊比兰伽、华中数控、上海航天、陕西海力特6家数控机床企业将入驻,预计可年产各类高档数控机床5000台,机床功能部件10000台(套),实现年产值40亿元,利税6亿元,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
3年间,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内聚集85家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169亿元,占到济宁市的30%,成为鲁西南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基地,建设运营模式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典型案例。
通过有牵引性、带动性的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园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引进来只是开始,怎样服务好是当地政府更多考虑的问题。兖州区“简政放权”,对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实施“三去两增”,即去行政化、去冗员、去管理费用和增效率、增活力,将经营权、管理权真正放权给入驻企业,让企业来运营园区,让入驻企业放手去干,走出了市场化运营园区的路子。所有企业在入园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得到园区人员和招商企业的“保姆”式服务。园区对落地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条龙”全程代办服务,围绕园区的供水供电供气、设施维修维护、绿化保洁安保等需求,华勤、蒂德成立专门机构,提供“管家”“月嫂”式服务。
以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为例,目前,济宁已走出了一条以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国家批复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来,济宁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过3年努力,全市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动能转换成效明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414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370亿元,居全省第6位,预计2020年实现450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占比较2017年提高4.5个百分点;高新经济实现倍增,“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12.7%提高到2020年上半年的21.9%。
济宁注重育新提旧压减并举,大力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由市领导牵头,一链一策一专班,集中资源全链条式推进。装备制造、研学旅游、科技金融、纺织服装、新能源等产业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和“雁阵形”产业集群。
在传统产业提升方面,建立市县一体技改奖补政策体系、市县园企四位一体的技改投资提报体系,全力推进“双千技改”工程,2020年筛选工业项目1067个、总投资1453.8亿元。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精心打造“十六条工作线”,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华为大数据、辰欣药业、瑞城宇航、晶导微电子等一批新兴项目起步高端化,成为新引擎。近三年争取落实新产品新技术类省级技术创新计划项目882项,7项关键共性技术纳入《山东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点项目》,13个企业产品入选2020年山东创新工业产品目录。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制定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上半年济宁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3.83%,超计划目标2.4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2018、2019年连续两年接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督导检查,两年均得到国家督导检查组高度认可。
具体工作中,济宁不断强化要素支撑保障,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济宁获评支撑绿色发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入围国家“百城百园”计划,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城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14%。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700家。强化培育引进人才,成立济宁人才发展集团,率先组建全省技工教育集团,加大“优才计划”实施力度,深入推进“青鸟计划”,先后引进院士67位,集聚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泰山系列人才31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6293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同权”改革,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同时,积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增强对外开放活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25%,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