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旅融合兴岭南
本报记者 张建军 郑 杨
游客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参观。 本报记者 郑 杨摄
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内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中琳琅满目的文创
产品。 本报记者 郑 杨摄

在广东江门市侨乡文化遗产游径上,听一栋栋碉楼、一个个村落默默述说华侨华人的百年兴衰史;在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路线上,上骑楼“叹”广式早茶、入西关“睇”粤剧大戏……一条条文化遗产游径正成为省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

今年初,广东出台《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建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岭南特色文化传承利用工程,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广东探索出的一系列文旅融合新模式、新路径,令传承千年的岭南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生机。

激活文化遗产

撬动广阔旅游市场

每到周末,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广东瑶族博物馆外便停满了旅游车。馆内工艺品展销中心里,瑶家女以五色丝线绣成的色彩斑斓的衣服、手袋、茶垫令游客爱不释手。“咱们这山区偏远,以前没什么人来。”生于瑶寨的绣娘房伟艳说。

随着“非遗热”兴起,房伟艳几年前创办了“伟艳瑶绣工艺坊”。2017年,连南成功列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瑶寨成了“网红”景区,她的工艺坊旅游纪念品订单接到手软。“我希望古老的瑶绣手艺能走出大山,成为年轻人喜欢的‘非遗网红’。”她说。

在岭南,有许多瑶绣这样的文化遗产。“强化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说。

广东文化遗产灿若星辰,文物资源繁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5处,中国传统村落263处,全省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非遗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6月,共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7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01项。

为了让岭南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近年来,广东不懈探索推进文旅融合深入发展的新模式。

2019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汕头金平区、韶关南雄市、江门开平市等列为首批全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试点。这些示范区探索利用“科技+互动”“情景重现”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推出一批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文物领域旅游项目。

为促进非遗与旅游资源“无缝对接”,广东打造了广东非遗周、非遗品牌大会、非遗旅游线路等项目,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如今,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在南粤大地上已呈燎原之势,从广州市中心的广州塔下,到“世界工厂”东莞的一个个制造业名镇里,非遗集市常办常新。

线性保护利用

提升岭南文化遗产“可见度”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布了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成功入选,成为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范本。

近年来,广东省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开创了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路径。广州的广府文化游径、佛山的武术文化游径、江门的侨乡文化游径、韶关的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游径……各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可观、可学、可游、可玩”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比如,“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如何“解锁”广州文化宝藏?记者体验发现,4天的深度游,处处可品读地道广味儿。

第一天,上莲香楼、广州酒家品尝粤菜,去永庆坊、沙面等历史文化街区体验非遗技艺,登“红船”夜游珠江;第二天,参观南越王墓、中山纪念堂,游览广州塔、琶醍文化创意艺术区,在传统中轴线和新中轴线上读懂城市变迁;第三天,探访城市“绿肺”海珠湿地、岭南水乡沙湾古镇,在自然生态与岭南特色建筑中,了解龙舟制作技艺,聆听沙湾何氏音乐,领略民俗风情;第四天,逛长隆野生动物园,为旅行画上欢乐的句号。

“这是一条充分体现文旅融合精神和非遗文化的线路,让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广东省非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春雷说。记者了解到,该线路的推出,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掀起了“广州人游广州”的热潮。每到周末,新奇的非遗文化体验令新老市民流连忘返。

专家认为,广东探索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不仅活化了文物古迹,为非遗传承注入了内生动力,也为旅游业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下一步,文化遗产深度游要突出非遗基因和真善美的传统文化主题,做出差异和特色,打造出品牌。”张春雷说。

串珠成链

下活湾区文旅融合“一盘棋”

今年6月,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面世,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等5大主题27段游径向公众公布。汪一洋认为,它们展示出大湾区文化交融性和岭南文化特质。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令分散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聚成了一盘“活棋”。

佛山和江门因共同的主题游径被连接起来。在海上丝绸之路游径上,游客既能在佛山参观从明代沿用至今的南风古灶、购买昔日海丝贸易的畅销品石湾陶器,又能在江门观赏古商船在海丝路上远征出发之处的惊涛拍岸、碧海银沙;在华侨华人游径上,既可在佛山老城的叶问堂、黄飞鸿纪念馆领略由华人华侨武术弟子发扬光大的南派武术文化,又可在江门漫步于乡间碉楼、古村落、骑楼景观之中,遥想华侨商埠曾经的繁华。

文化遗产游径作为广东盘活文化遗产、推动全域旅游的创新举措,如今已衍生出多样化的旅游赏玩路线。汪一洋介绍,除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外,广东还推出了上百条其他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资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串珠成链。

64条串联古今、连接城乡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成为其中的亮点。据了解,在今年“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主题活动期间,广东各地的文旅部门、景区、旅行社跨境联动,推介各自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游径,短短3天吸引了逾3万游客,在全省形成了“踏上游径、体验游径、爱上游径”的热烈氛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