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消协专家教你做精明消费者

如何防范直播带货风险,规范直播电商行业,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近日,中消协有关专家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题一:直播上购买的商品发现质量问题怎么办?谁来管?

中消协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来明:直播带货中涉及多方主体,近期有关监管部门已出台监管方面的指导意见,各方主体应按各自角色定位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直播带货中的某些行为,可以适用既有法律,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等,不能说完全是法律空白地带。

其次,由于直播带货是一种新业态,不同于传统电商平台模式。在电子商务法中,对于传统电商平台以及平台内经营者的法律地位和责任有比较清晰的规定。与传统电商平台销售商品相比,直播带货涉及的主体和交易环节更多、更复杂,监管难度更大。直播带货中直播平台、主播等参与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在电子商务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方的责任界限需要明确。

此外,对于新业态中某些行为的定性,比如主播带货是否属于广告、以及什么情况下构成广告,业界对此还存在不同意见,从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由于直播带货是跨多个领域的商业模式,存在监管职责交叉问题。

问题二:监管部门针对直播带货出台了哪些举措?

吕来明:加强直播带货监管,要在制度上明确各方的地位和责任。今年11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包括严格规范商品或服务营销、严格规范广告代言,为加强这一领域的市场监管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依据。此后,中央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这意味着针对直播带货的监管举措正在密集出台。

完善直播带货监管,势必要跨多个部门,这需要相关部门协同,实现高效、精准监管,还需要监管方式创新和社会共治。从今年“双11”预热开始,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维权组织密集发声,通过专项执法、行政约谈、劝诫提醒等方式,提醒各相关经营主体不断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共同促进线上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据新华社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