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不留心”成安全生产“杀手”
常 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近期发生的一些触目惊心的生产事故再次提醒我们,企业生产特别是对于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提升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安全生产责任一定要落实到每家企业、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角落,任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懈心态都要不得。安全生产非一日之功,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支柱性产业。2018年全国化工总产值约占世界的40%,全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达21万家。同时,化工业又属于高危行业,各种危化品的生产、运输、储存过程复杂多样,任何一个细微差错、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祸。2020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27起、死亡157人,危化品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日前,应急管理部集中公布了一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这些事故触目惊心。一线工人操作不当,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生产流程不规范不科学,是造成事故发生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比如,辽宁葫芦岛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2·11”爆炸事故,其原因是烯草酮工段操作人员未对物料复核确认、错误地将丙酰三酮加入到氯代胺储罐内,导致两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引发爆炸。

以往的经验教训表明,就是这样一次次不经意、不留心,成了安全生产的最大“杀手”。对于我国数量庞大的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提升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因此,安全生产责任一定要落实到每家企业、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角落,任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懈心态都要不得。

本质安全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所谓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应当看到,我国本质安全水平还不够高,在危险工艺、危险岗位、危险区域内人员流动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据此,化工行业应加快技术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在危险岗位用机器替代人,在高风险区域用自动化把人员数量减下来,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国务院安委会前不久发布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2022年底前所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程氧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这将为化工行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化工园区是危险化学品产业的重要载体,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676家化工园区。化工园区的优势在于方便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运营,但其危险性更是显而易见。如果园区缺乏统一、科学的整体规划,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部门监管不严,那么诸多危化品厂就好比一个个定时炸弹,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江苏响水“3·21”事故就是最大的教训。

因此,必须对化工园区科学合理统一布局,明确园区的准入条件并严格执行,加强对园区风险的全面评估,风险隐患要及时排查处理。同时,加强园区智能化建设,建立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体系,一旦有企业出现异常生产状况,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救援应急,保证将事故遏制在萌发阶段。

安全生产非一日之功。要不断汲取各类事故的深刻教训,牢固树立生产和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作为代价这一理念,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