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来宾市:
解“四业”难题 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本报记者 杜 铭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水晶乡迷塘村村民曾小芳在自家果地采摘柑橘。
本报记者 杜 铭摄

“歌里都唱,谁不说俺家乡好!那么,为啥要易地扶贫搬迁,不搬行不行?”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雷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涂子含告诉记者,老雷山村位于石漠化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3亩,水、电、道路、信号“四不通”;过去,该村人均年收入只有960元,全村127户都是低保户,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正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以当地的地质环境和自然资源,想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几无可能。“所以,不搬不行!”涂子含说。这一点,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形成的共识。

要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最大限度释放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红利,“搬得出”只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更要让当地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因此,解决群众产业、就业、学业、物业4个方面的难题,成为当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重点。

在产业方面,当地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致富带头人作用,鼓励党员盘承忠、盘承起两兄弟利用大石山区这一独特的地理条件,发展山羊养殖,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盘氏兄弟养羊存栏头数超过300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员致富带头人。

同时,2017年以来,雷山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除门面收益、基站收益、光伏发电项目外,2019年又新增了大棚蔬菜用地土地租金和项目分红两笔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以该村一个三口之家为例,每年可获村集体经济分红1500元。

在就业方面,驻村工作队连续多年邀请专业人士,为村民免费提供汽修、电工、电焊、月嫂等技能培训,共有28人领到了相关上岗资格证。同时,先后向银海铝业、盛汉皇朝陶瓷厂、迁江糖厂、奥尔云公司等单位成功介绍32人实现就业。

在学业方面,该村易地扶贫搬迁遵循了“三靠近”的安置原则,即靠近乡镇中心区、靠近工业园区、靠近交通干道。搬迁后的雷山新村位于迁华工业园归侨安置区旁,距迁江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其配套的迁华小学和医院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村民可以就近就学、就医。

在物业方面,雷山新村实现了生活用电、用水全通,道路全硬化,电视电话信号全覆盖,整村环境整洁、治安良好、邻里和睦,并建有三层村委综合办公楼、灯光球场、乡村舞台、健身场所、公共厕所等附属设施。村民们说:“如今村里的环境大变样,老百姓越过越舒坦了。”

截至目前,雷山村实现整村搬迁7年有余,当地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10月份建档立卡时的16.55%下降至2019年底的0.45%。2019年,该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是2012年的12.5倍。

此外,来宾市还涌现出不少脱贫攻坚典型人物,象州县水晶乡迷塘村村民曾小芳就是从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变为致富带头人的代表。2012年,曾小芳开始接触砂糖橘种植产业,她在政府相关部门帮扶下争取到贴息贷款,修路解决了水果运输难题,又注册了“蜜满红”商标,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建水晶农村电商扶贫中心,帮助贫困户把优质水果销售出去。

据了解,2016年以来,象州县累计向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小额信贷33092.66万元,涉及5163户。如今,不仅“象州砂糖橘”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曾小芳所在的村子也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目前她的合作社吸纳社员150多人。“要想脱贫,绝对不能等、靠、要,要靠自己的双手拼搏奋斗。”曾小芳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