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派第一书记需做到“三要三不要”
□ 宋美倩

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至今已进行了5年。截至目前,全国在岗第一书记已达20多万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实施这一举措,无疑对推进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让这项工作做得更加踏实有效?通过与一些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交流,笔者总结出:选派第一书记应在“三要三不要”上下功夫。

一是要选不要轮。农村第一书记的工作非常重要,不仅要有工作能力、工作方法,还要能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因此,不是每个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干部都能干得了。实践中,一些选派单位认为,基层条件艰苦,单位的人员应该轮流下去,好让大家能够分担艰苦。可这样一来,农村的第一书记就成了轮流承担的工作,不仅不利于真正把农村需要的人才派到一线,也会影响第一书记们干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派驻第一书记一定要做到优中选优,不能搞“轮流制”。

二是要稳不要频。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开拓一项事业,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如果第一书记更换过勤,难免会形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情况,不利于农村持续发展。一些地方就出现过因为第一书记更换过勤,使得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连续性,一些项目甚至半途而废的情况。党中央对全国贫困县党政一把手做出了不脱贫摘帽不能提拔任用的规定。任用农村第一书记也可借用这一规定。对于有能力且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可适当延长任期,或者即使调离也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甚至脱了贫也不脱钓等,以此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要用不要冷。对第一书记要优选更要优用。第一书记的工作非常辛苦,这就需要派出单位多多关心他们,更加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轻装前进,以便更好地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尽快过上小康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