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活力足
本报记者 牛 瑾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如何?近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盘点2019年度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重要数据、重大事件、政策措施,揭示了强而优、新而融的北京“文化范儿”。

《白皮书》显示,2019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252个,资产总计20198亿元,同比增长5.6%;收入合计13544.3亿元,同比增长14.4%。

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4311元,同比增长7.8%,创造了“十三五”以来最大增速;文化贸易进出口额72.8亿美元,同比增长20.9%;规模以上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1972.6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文化传播渠道业增速最快,全年规模以上文化传播渠道领域实现收入2919.4亿元,同比增长34%。

一组组数字虽然枯燥,讲述的事实却很生动。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用较少的从业人员增长实现了较大的劳均产出提高,说明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攀升;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额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既反映了北京市居民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和强劲的文化消费能力,也说明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领先全国,表明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持续释放;文化传播渠道业的亮眼表现,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新业态的迅猛势头、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生机活力。“北京文化产业正处于提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助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赵恩国告诉记者。

当然,支撑这一观点的数据还有很多。比如,影视方面,全年制作电视剧65部2762集,电影310部,网络剧944部,网络电影3397部。其中,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亚军与季军。

除了强而优,新而融是北京文化产业又一个突出的“气质”。

据《白皮书》研究团队分析,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断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特别是在文化科技融合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拓展了文化产业的边界,各种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消费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正通过与多领域的融合重新激发出更大的市场需求。而在今年1月,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了《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突出高端性、前沿性、高效性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快推动文化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北京将如何促进文化消费,《白皮书》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疫情影响下的复杂国际形势与全球化重构新态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跨界融合的新动能,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文化消费新场景,释放城市发展新活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