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开始,北京、上海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无论是两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到北京或上海乘坐地铁仅需下载一个APP,使用自己更熟悉的程序即可。
看上去只是两个APP间整合,但此举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成熟稳定的技术方案和高效的协调组织,实现了两地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和票务共享,对进一步推动全国交通互联互通有着重要意义,为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互融共通起到积极示范效应。
交通部门非常重视城市间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各地区纷纷响应,通过试点合作进行推进。目前,全国已实现2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覆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多个重点区域。
城市公共交通由各地建设运营,其建设方式、收费标准、运营策略、补贴政策等不尽相同。在不同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实现一卡通行,需要统筹做好设备调试、费用分摊、优惠认定、收入结算等工作,有的还需要对此前发行的实体公交卡进行升级,程序比较复杂。因此,此前实体公交卡实现互联互通,多在省内城市间,或者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内部城市间。
京沪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再加上两地通过协商确立的“设备不改造、支付渠道本地化、优惠本地化以及账户和票款保障”原则,较好地解决了互联互通中存在的数据传输、设备互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不用下载新APP,更方便用户。这些举措都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提供了借鉴。
下一步,各地要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加快各地公共交通互联互通,解决相关堵点,提升群众的使用感受。
要深化互联互通,做到一增一减。增的是覆盖面,要让更多的城市加入到互联互通中来,业务领域也要从公交、地铁向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轮渡、城乡客运、市郊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拓展;减的是程序,要让群众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享受到最大的便利。
要用好技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突破跨区域兼容等难题,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做好技术维护,减少故障率,提高群众使用的信心和热情;另一方面,也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为用户提供路线规划、交通指引等服务,让对新城市不熟悉的群众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