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北地区已实现河湖生态补水37.57亿立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113%。
长期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湖水面萎缩、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对此,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实施水源置换、强化全面节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地下水监管等措施,已累计压减地下水年开采量40多亿立方米。
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区域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短期难以改变,随着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地下水压采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量充足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对开采量做“减法”的同时,利用南水北调、引黄入冀、万家寨引黄等调水工程富余水量、水库汛前弃水等水源回补地下水,“开源”做“加法”。
一系列生态补水举措由此开启。2018年9月份,水利部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选择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试点河段组织实施了河湖生态试点工作。2019年,水利部组织编制2019年度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方案,统筹南水北调东中线、引黄入冀、引滦、上游水库、再生水等其他水源,并将补水河湖扩展到京津冀三省市的20条(个)河湖。今年,水利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多水源调度,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工程效益,以上游水库水和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为补充,将补水河湖扩展到21条(个)。
连续3年的生态补水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注入活力。亏空变积蓄。生态补水抬高地下水水位,10月底,21条(个)补水河湖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水位同比平均回升0.18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同比平均回升1.36米,有效增加了地下水储量。同时,死水变活水。生态补水显著提高河流流量,改善了水质。10月份,21条(个)河湖7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49%,较补水前明显好转。此外,无鱼变有鱼。调查显示,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七里河等10条河流水生态明显改善。其中,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底两栖动物和鱼类多样性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13%和23%。
京津冀三省市因地制宜,实现了重点河湖生态明显改善。北京市利用万家寨引黄和官厅水库水源,在春季、秋季实施了两次永定河生态补水,永定河北京段断流25年后,一年内连续两次贯通,引来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在内的大批迁徙候鸟在永定河湿地停留觅食。天津市利用引滦水向北大港、团泊洼补水6700万立方米,有效维持湿地水面,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河北省优化外调水源、上游水库和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调度,全力维持白洋淀补水量,白洋淀全年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