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筑中部增长极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出发”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柳 洁 通讯员 赵 霞 路彩霞

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中游、中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地位。11月30日,由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湖北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出发”研讨会在武汉举办。专家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将成为长江经济带“舞”起来以及多个区域板块联动的重要支点,对于中部全面崛起以及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打造区域发展新样板

2016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3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充分展示了实施长江经济带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

湖北省社科院张忠家教授认为,长江中游是畅通长江经济带经济循环的中间支点,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正当其时。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之一,推进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责无旁贷。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治彦认为,要重点强化东西海陆联通,发挥长江经济带在重塑国家空间新格局中的作用,有序推进国家逐步实现现代化。

湖北省社科院张静研究员建议,“十四五”时期通过进一步创新合作思路,在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修复、联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统一运输市场体系等方面协同合作,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全国“双循环”发展重要枢纽、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样板区。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静从人口流动视角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格局现状,提出通过加强省内小循环、省际中循环和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筑牢绿色发展主战场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永生认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向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模式转变,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杨顺顺通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价区域对比,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三大维度——以产业链优化为核心,提高绿色增长度;以全方位管控为途径,提升绿色承载力;以政府市场关系为抓手,夯实绿色保障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宋德勇认为,长江经济带应以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等举措,促进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

畅通双循环主动脉

武汉新港管委会书记、主任张林认为,要以创新为核心,推动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武汉大学教授王磊认为,双循环具体到每个地区或者每个产业,需要根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辩证看待,应符合当地现阶段的实际。

南通大学教授成长春提出在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使命下,长三角要突出系统思维,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生成“双循环”发展合力;突出制造优势,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双循环”内生动力;突出科教优势,构建长三角世界级创新平台,激发“双循环”发展活力;突出开放优势,建设长三角改革开放新高地,培育“双循环”市场竞争力。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彭国川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要以更大战略纵深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11月30日,主题为“弘扬长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第二届“长江学”学术研讨会分为3个专题同步展开。

第一专题聚焦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灾害与抗灾文化。湖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熊召政从造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自然环境因素切入,认为目前长江流域处于千年气候变化的时间窗口,人类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涛则通过数据和图表,呈现了3000年来中国疫灾分布区逐渐从黄河中下游向外扩展,重心区域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总结了历史上长江流域防灾思想的精华,指出历史经验对今天长江流域灾害治理的资鉴作用。

第二专题集中讨论了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玉堂从农耕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明等层面对长江文化的特色与亮点作了分析,指出其对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杨华从世界大河文明比较研究切入,认为历史延续性是长江文明异于其他大河文明的重要特征。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傅才武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研究,进一步发挥文旅与生态产业对于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教授涂文学提出,应高度重视长江文化带建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第三专题致力于“长江学”与其他区域学的对话。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研究员指出,湖北应在长江研究中占据首要地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艾少伟介绍了“黄河学”确立学科化探索的系列举措,指出“黄河学”与“长江学”都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与解决国家重大实践问题而急需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斌介绍了近年来湘学研究的主要路径,指出“长江学”要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