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阿克苏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
小木耳长成大产业
本报记者 耿丹丹

平整洁净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的安居富民房,就业市场里人来人往,校园内书声琅琅……这是如今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连路灯都没有的贫困村。

乌什县人均耕地仅2亩多,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乌什县将“产业+就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有力支撑,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顺利脱贫,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就是依靠发展黑木耳产业,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今年,我的2000棒木耳已经收入了5000多元。”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麦合木提·阿卜杜热依木今年卖了3茬黑木耳,他告诉记者,自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到来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培植木耳,村里建起了培植基地、加工厂,许多村民通过培植木耳增收致富。”

2017年3月,驻村工作队通过调研发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木资源适宜培植食用菌。通过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2017年,工作队先在贫困户家中示范培植黑木耳,两个月内户均增收8500元;2018年,工作队在全村60个贫困户家中推广培植黑木耳,户均增收5000元;2018年,“7村黑木耳”品牌获批地理标志和有机认证,依托“电商+实体”的销售网络,食用菌产业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9年,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村里建成黑木耳产业孵化园,引进菌棒自动化生产线,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乡村600余户贫困户培植黑木耳。

“我们的菌棒采用当地的果木做原材料,黑木耳品质更高。”负责管理食用菌产业孵化园的乌什县九眼泉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介绍,原来,菌棒原材料成本一吨要350元,用了果木后,一吨成本达500元。“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是单棒产量平均增加15克,单棒收益反而增加了1元。”郭建说。

如今,食用菌产业孵化园拥有1个菌棒加工厂、10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40余座传统温室大棚和500多座木耳拱棚,实现了黑木耳的全季节生产。

“以前靠种小麦、玉米为生,辛苦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我在孵化园工作,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妻子也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两人的月工资加起来有4000元。”已经脱贫的穆萨·库尔班告诉记者,除了固定收入,他还在自家院里培植了黑木耳。“生活越来越好了。”穆萨·库尔班说。

黑木耳产业发展正酣,产业品种多样化也蹄疾步稳。今年10月,7间标准养菌室投入使用,香菇、猴头菇、茶树菇等新的食用菌品种正在培育当中,智能恒温大棚内的各种食用菌长势喜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李江说,目前香菇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计划继续提高其他种类食用菌产量,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去年菌棒年产规模达200万棒,之后我们规划建设养菌室,配套预冷室,烘干、分选、包装车间,建好后,年产菌棒将达到500万棒。”

在托万克麦盖提村,集食用菌制棒、接种、种植、管理到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初具规模,休闲观光农业也借助食用菌成为优势产业。

在托万克麦盖提村的生态园内,果树、核桃树随处可见,民宿小屋干净整洁,采摘园内木耳、香菇、灵芝等食用菌让人应接不暇。2019年,该生态园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同时,该生态园还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

“菌类采摘旅游项目很受游客欢迎。”生态园经理茹则古丽·赫则木告诉记者,在生态园内的采摘基地,不仅有葡萄、苹果、草莓等水果可供游客采摘,工作队为了推广当地的食用菌,还种植了黑木耳、香菇、猴头菇等菌类,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可以采摘各种新鲜菌类,体验不一样的采摘乐趣。

小小的黑木耳,让村里的多元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旺。2019年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1898元,托万克麦盖提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

“今后,我们要立足于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技术人才,依靠资源优势,构建以托万克麦盖提村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生态圈。”李江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