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交流合作热度不减
本报记者 杨阳腾

在第二十二届高交会上,深圳市绘王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介绍绘王A3拷贝台,该设备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基础书法、绘画教育领域。 本报记者 杨阳腾摄

上图 在第二十二届高交会上,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双臂移动协作机器人。 本报记者 杨阳腾摄

下图 第二十二届高交会1号馆信息技术与产品展馆。 邹羽涵摄(中经视觉)

在第二十二届高交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最新研发的外来入侵植物无人机智能监测技术。

文阳洋摄(中经视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商务旅行受到诸多限制,但这并未影响国外展团参加第二十二届高交会的热情。

在本届高交会现场,“一带一路”专馆和外国团组展区人头攒动,各国来宾正热切地展开技术交流与合作洽谈。这不仅凸显出高交会始终如一的“开放、合作、创新”本色,更彰显出新形势下中国市场强劲的吸引力与巨大的前景空间。

高交会是深圳改革开放的重要名片,秉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国内国际高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产品展示、成果转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高交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表示,虽受疫情影响,本届高交会依然突出开放合作,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新优势,保持较高的国际化水准,国际交流合作热度不减。本届高交会创新工作方法,力求突破疫情带来的空间和地域限制,为不方便入境的海外展商提供了远程参展和线上交流服务,为中外科技产业交流合作创造更多商机,推动各方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据艾学峰介绍,为打破疫情带来的空间和地域限制,本届高交会“一带一路”专馆和外国团组展区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展览模式,在原有网上展会基础上融合了5G+超高清视频、360度VR实景展示、3D虚拟等前沿技术,并设置了国际远程展示中心,让展会线上与线下一样精彩。其中,有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线下参展,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线上参展。

俄罗斯展团已经携手高交会二十载,高交会也一直致力于为中俄搭建良好的科技合作平台。今年,俄罗斯科教部展团有17家科教展商参展,集中展示来自俄罗斯的众多创新产品及服务内容,涉及无线电科学、3D打印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清洁能源、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

此外,在本届高交会上,卢森堡、黑山、斯洛文尼亚、乌拉圭等国首次参展。奥地利驻广州总领事馆组织10家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现场参展,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消防技术供应商卢森宝亚集团,最大的工业领域开发和优化动力总成系统测试公司李斯特技术中心;北欧创新创业基地率芬兰、瑞典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教育等领域的7家企业参展;波兰、马来西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比利时、阿根廷等国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均组织企业现场展示。

今年虽然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各国走向合作、走向开放的大势没有改变。从展会现场可以看到,在这些海外展团中,既有连续多年参展的匈牙利、俄罗斯、北欧展团等“老朋友”,也有卢森堡、黑山、斯洛文尼亚、乌拉圭等首次参展的“新朋友”。参展商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高交会这一平台,在中国寻求更多科技、金融方面的合作伙伴,同时期望吸引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到当地发展。从展会现场能够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绝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只有秉承开放、包容与合作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拥抱新时代、拥抱新科技,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产业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中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前沿技术与产品正借助高交会“引进来”“走出去”,并形成巨大竞争力,成为加快推进我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助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