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下一部《流浪地球》
本报记者 郭静原 覃皓珺

钢铁和水泥构筑的“硬核场域”中,穿梭不息的科幻爱好者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红蓝霓虹与幻想画幅交织……2020中国科幻大会日前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内举行,一幕幕未来感十足的科幻图景令人神往。随着“三体”系列的走红和《流浪地球》的热映,中国科幻似乎迎来了“黄金时代”。科幻产业发展水平如何?下一个“爆款”作品又在哪里?

从2020中国科幻大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不难发现,我国科幻产业发展正从高速发展的“爆发期”,转向步入稳中有进的“稳定期”。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较2018年的456.35亿元增长44.3%。其中科幻游戏占比最高,全年产值达430亿元,成为我国科幻产业的“中流砥柱”;以《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为代表的一批国产科幻电影票房总计达71.41亿元,是2018年的2.12倍;虽然纸质出版行业整体产值有所下降,但与科幻内容相关的数字阅读和有声阅读市场却“柳暗花明”迎来增长。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表示,在科幻作品内容方面,我们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大的差异,同样关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科技等新变化,但我们需要一些非常有特色的、不同的作品,这才是科幻创新的本质。

“中国科幻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待挖掘。”中国科协科幻专委会副主任、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我国目前诞生了许多前沿科技成果,如何将这些看似离普罗大众遥远的内容通过科幻的想象融入国人的认知,让科幻意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影响更多人,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019年全国科幻周边产品品类总和超过1000种,市场总体价值约为13.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由国内科幻文创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设置的产品展区内,独立创作的“宇宙抽屉”、仓鼠克拉克等一批科幻玩具和手办吸引了众多科幻爱好者的驻足。“中国科幻产业链逐步完善,过去存在于文字中的科幻正在向更多维度拓展,影视、游戏、玩具、周边等都将成为科幻经济的动力引擎。”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一系列与科幻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与落实举措也在大会期间相继公布。全国首个促进科幻产业政策——“石景山区科幻16条”正式发布,石景山区将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从科幻产业关键技术、原创人才、场景建设等多个方面促进科幻产业集聚发展;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正式揭牌,预示着一套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联系机制正有效建立,这无疑为推动《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科幻产业要兴旺发达,离不开产业模式的进一步健全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跟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科幻作家董仁威表示,科幻电影需要一个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将更多专业人才引入行业,成立更多具有商业化运作能力的原创团队,把整个科幻产业链的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发展、互相支持。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