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5日讯 记者韩秉志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有关情况。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表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转入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安置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
王爱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同步新建约3.5万个安置社区,解决了搬迁群众吃、住、行等方面问题,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重大贡献,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扶贫安置点搬迁社区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服务设施也得到明显改善。但还面临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社区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群众在新社区的融入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王爱文说。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说,与一般社区治理相比较,安置社区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社区融入难度大;二是入住安置社区后,搬迁群众传统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需要尽快建立新的秩序;三是安置社区“两委”成员不适应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更高的社区工作。
陈越良表示,构建新型人际互动支持网络,应大力培育发展老年人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促进搬迁群众互动交流和情感交往。要依法预防和化解安置社区各种矛盾纠纷,从源头依法化解矛盾。此外,还要引导搬迁群众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共同体意识,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生活方法。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负责人毛德智表示,集中安置以后,搬迁群众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安置社区的乡村治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问题。“比如,集中安置以后如何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安置社区的建设,安置社区的村(居)各级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妥善解决好安置后农户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新老村民的融合;如何培育良好乡风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问题。”
毛德智表示,下一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乡村治理工作,重点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注意创新方式方法,更多关心关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农民群众,大力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安置社区如何实行物业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负责人周韬表示,在规范物业管理模式和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安置社区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及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原则,引导搬迁群众选择合适的物业管理方式,不搞“一刀切”。
“对一些具备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条件的安置社区,可以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安置社区,也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居委会托管、业主自管等方式实施物业管理。同时,根据安置社区特点和情况,确定物业管理内容和服务标准,重点做好日常保洁、安全秩序维护等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周韬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孙广宣表示,目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发改委下一步将统筹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支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完善,并指导和支持有关方面继续做好社区服务、就业促进、产业培育等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