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夏下马关镇:
戈壁上种起脱贫芦笋
本报记者 许 凌

驱车驶进宁夏中部,穿过几十公里的戈壁,一片长满芦笋的绿地出现在眼前,记者来到了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

“下马关的穷曾经远近闻名。”下马关镇党委书记董占平说。全镇21个行政村,8万人,最穷的窖坑子村有1170户、3500人,建档立卡户接近一半。为了让贫困户脱贫,同心县这几年没少在种植业上下功夫。除了青贮玉米,各乡镇还大面积地种枸杞、苜蓿以及颇受欢迎的黄花菜。

“我们不想盲目跟风,市场销路不畅、产品价格波动大的,都不是好产业!”董占平和几名乡镇干部到陕西考察黄花菜产业,结果却有一个意外发现,陕西渭南大荔县的芦笋亩产效益比黄花菜高一倍,“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种植芦笋?”

于是,下马关镇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结果令人惊喜——“下马关镇非常适合种植芦笋”。宁夏驰马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江介绍,芦笋喜欢黏质沙土地,这里三面环山,气候四季温和,加上周边又是防洪林带,无污染、无公害,尤其土壤含硒量大,因此下马关镇的芦笋无论口感还是维生素含量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这里两年光景流转土地集中连片芦笋种植已达到2000亩。

种植规模上来了,可市场消化得了这么多芦笋吗?“销量非常好,价格也很稳定。”何江说,“前两年我们去山东、河北、江苏等省做市场调研,发现国内80%的芦笋出口到了日本、韩国、德国等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缺口非常大。更何况宁夏芦笋品质好,更为抢手。2018年,在湖南举办的首届芦笋大健康亚洲论坛上,与江苏百福来食品公司签订了一次性包销的大订单,去年下马关镇的70万公斤芦笋一销而空。”

剪修、打捆、封装……在驰马聚丰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一群工人在忙碌不停。“这活儿干净,每天收入130元左右,娃娃上学的钱不愁了。”43岁的村民王秀芳快言快语。董占平告诉记者,芦笋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车间里常用工人有300人左右,采摘期田间地头用工量是六七百人。由于厂房和冷库是乡镇集体固定资产,因此有500多户享受分红。加上打工收入,这些农户户均增收能达到1万元。

谈到芦笋种植未来的发展前景,董占平信心满满:“目前全镇芦笋种植面积为2000亩,5年后为3500亩,10年后将达到5000亩。我们不仅实施‘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还要加快招商引资,发展速冻厂、罐头厂等下游加工企业。”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