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新闻深一度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科技正重构未来出行格局
本报记者 刘 瑾

汽车产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其所在的出行领域亦是如此。

日前,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2020)在浙江德清召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会上表示,汽车的内核变了、边界也变了,传统汽车产业链正在大范围重构,未来出行产业链建设已见雏形,未来交通布局已经展开。

在出行大会主会场外,搭载着最新L4级智能驾驶系统的“蓝胖胖”首次亮相。

据了解,这辆无人驾驶小巴由福瑞泰克与蓝城集团联手推出,将在2022年亚运会比赛场馆中作为特色交通工具供游客乘坐体验。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L4技术专家姬猛介绍,这辆无人小巴车外部搭载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可实现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运营。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今年出台的两份重要产业战略规划。”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处处长吴卫在会上表示,这表明电动化、智能化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战略方向。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交通出行带来了较大影响,但与此同时,城市出行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介绍,随着移动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在促进创新、改善民生以及提高出行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网约车领域已有百万辆合规的车辆投入市场,日均订单超2100万单;共享单车已经在全国360多座城市投放运营,日均骑行量超4570万人次;在分时租赁领域各地已投入运营的车辆超过2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发现,目前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安全成本即以安全员和监控为主要构成的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60%。但研究模型测算结果显示,5年后安全成本下降幅度会超过90%,10年后运营成本将占总成本的一半。替代司机成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具备内在激励性,并驱动市场投入更多资源。

基于汽车的变革,新一代移动通信与共享出行开始链接在一起,智能交通的发展也在逐步将智慧城市脉络打通。

“未来交通布局已经展开,其中涉及多产业、技术融合,因而跨界融合、协同融合是成败的关键。”陈清泰表示,这涉及能源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调整和改造、就业岗位转移等方面。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从新基建角度切入,探讨了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无论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还是发展未来出行,发展的平衡性是一定要考虑的要素。”王笑京说,汽车要走向新能源、互联化和自动驾驶,就要建设新基础设施,还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要考虑现阶段的实现以及与未来衔接的可能。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